首页 > 记录 > 正文

自主创新绝非排斥外企 减碳就是减成本

时间:2021-05-2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23 次

“‘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影响的恢复期,我们需要静心仔细研究未来有哪些新变化、企业如何布局长远发展。”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2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七届可持续发展新趋势报告会”上,围绕“‘十四五’经济重启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发表主题演讲。

 

李稻葵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中,有三个“亮点”值得关注:第一,强调“创新”,主要是解决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但自主创新绝不是排斥外企,在华的很多外企、跨国企业,都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欢迎包括外企在内的所有企业基于中国经济不断创新,甚至把国外的一些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引入中国。”

 

第二,强调“安全”。“‘十四五’规划中很多约束性、指引性的指标里增加了‘安全’。”李稻葵认为,“安全”既有能源安全、资源供给安全,也有供应链安全,因为安全和发展需要统筹考量。

 

第三,强调减碳。“未来5年,减碳力度可能还会加码。我们不仅要搞好中国经济、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也希望为全球解决一些重大问题,减碳就是具体体现。”李稻葵说。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发展对于整体经济而言至关重要。如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李稻葵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抓住“十四五”期间科技进步和科技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很多传统业态可能进一步被颠覆,企业要提前布局。”李稻葵分析认为,挑战可能来自三方面: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化;二是人工智能技术深化;三是生命科学进步。

 

二是做好减碳。在李稻葵看来,现在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电、煤、原油等资源,并未充分考虑碳排放成本。“我认为‘碳税’早晚会来,即便不来,碳的‘影子价格’一定会出现。”他建议,企业提前做好准备,将碳排放成本考虑在内,“减碳就是减成本。比同行的总成本低,才更有竞争优势”。

 

李稻葵同时提醒,“终端电气化”“发电绿色化”是实现减碳的两个重要途径,这一过程同样会带来一系列产业变革。

 

三是关注产业重新布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每个国家都在思考如何让本国的供应链变得更安全、考虑重新布局产业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去全球化。”李稻葵说,“在一定程度上,全球产业链会变得更加局部化,各国或主要地区可能会形成自己的产业链。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这与‘十四五’规划‘强调安全’的内涵是一致的。”(王奇)


来源:经济参考网


责编:黎旭     王琳

 

相关资讯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

  •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有新办法新举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详细]

  •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革命精神和文化的宝藏,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