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信息参考网贵州讯:秋风送爽,丹桂飘香,乡情融融。2025年9月20日,由六盘水文学院、贵州省山风文学艺术院联合主办,以“触摸大地▪追寻踪迹”为主题的《时光印记》编辑出版座谈会,在六盘水福朋喜来登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文化、教育、金融、商界等各界和从事自媒体、建筑、建材、装饰、餐饮、卫健等行业代表100余人参会研讨,现场赞助出版专款超10万元,共话牛场故乡文脉传承。
座谈会现场,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的“群英谱”跃然眼前:高校教授、企业家、金融从业者、新闻记者、个体商户与务工人员齐聚一堂。尽管职业各异,但“牛场人”的身份与“守护乡土文脉”的初心将他们紧密联结。参会企业家刘胜江坦言:“离乡三十年,最怀念的还是村口老井边的故事。我们想用这本书,让下一代记住根在何处。”身份各异的他们,因“牛场人”这一共同身份联结,怀揣着对故乡文脉的传承之责与深切眷恋,共赴这场文化之约。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与会代表围绕《时光印记》的出版意义与价值展开深入交流,一致认为:该书的编纂出版绝非简单的文字汇编,而是一项抢救性文化工程。它旨在系统性挖掘、梳理并保存散落田间地头、即将湮没于时光的乡村记忆,弘扬独具地方特色的精髓文化——这不仅能极大提升家乡人民的文化自信与归属感,更将为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牛场乡的血脉根魂与深厚文韵得以延续。文化与公益的交织,成为本次会议最动人的旋律。地处六枝特区西北部的牛场乡,虽为偏远民族乡,却地灵人杰、文脉绵长。不同历史时期,这片土地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气质;进入二十一世纪,牛场人以“不服输、好吃苦”的奋斗精神,书写了诸多文人佳话,培育出大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当地文化成果尤为亮眼:已诞生1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万军,涌现出张霞等近10名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刘䶮等10余位六盘水文学院签约作家,另有杨继勇等多人成为六盘水市书画院签约书画家,尽显文化活力。为保障这部凝聚乡愁与文脉的著作顺利面世,会议发起出版经费赞助倡议。
倡议一经提出,便得到全场积极响应——乡贤们慷慨解囊、踊跃捐助,现场爱心涌动。最终,出版经费赞助总额达人民币壹拾万伍仟贰佰陆拾陆元(105,266)。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牛场乡强大的凝聚力,更体现了各界人士反哺桑梓、支持文化事业的赤子之心。研讨会上,多位嘉宾分享了对牛场乡文脉传承的思考与期待:六盘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龙尚国动情感慨:“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天见证了牛场文脉的传承与发扬,让我深感欣慰。当城市化的浪潮冲刷乡村记忆时,这部书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虽然临近退休,但看到这么多年轻人关注家乡文化,牛场的未来必然可期!感谢各位,感恩遇见!”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省山风文学艺术院院长、六盘水文学院院长杨小天则以诗意语言总结:“这是一群人对一个地方的致敬,一本书对一片山野的回望。”
他盛赞此次活动是“文化与公益的深情交织”,让人清晰看见“精神追寻与灵魂归位”,并指出:“地方文史探源,乡土叙事实践,《时光印记》最终印记的是抒写者、见证者、奉献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良心。这是用笔尖丈量土地,以墨香滋养乡魂的探索。我们从哪里来?要寻寻家乡的文脉、闻闻故土的味道、听听祖辈的往事;我们到哪里去?要问问自身要有怎样的责任、担当,还有良心。”本次座谈会不仅是一场成功的出版筹备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文化盛会。它标志着牛场乡文化建设迈出更坚实的一步,而《时光印记》也必将成为承载牛场乡集体乡愁、历史记忆与不凡文脉的经典之作,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钟静 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