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中小企业如何走出原材料飙涨的困境

时间:2021-05-28 | 作者:袁孝冲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768 次

作者:袁孝冲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的涨势汹汹,致使许多企业陷入“进退两难”和“一筹莫展”的窘迫境地。正如几位企业家诉苦说的,“如果材料再继续上涨,我们的产品也得要提价,但这样会失去许多订单和客户;可是我们如果继续生产,那只能是越做越亏;最难堪的是,我们目前连停产也停不了,一来要承担订单违约的赔偿责任,二来有失于企业信誉,甚至还会坐吃山空。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真的搞得我们如坐针毡,束手无策。”


 


作者近照


     正因为原材料价格一波接着一波的飙涨,犹如给传统中小制造企业当头连击了几棒,诱发了利润亏损、资金链吃紧、经营艰难乃至停业倒闭等诸多“症状”。我们在为企业解决这些痛病之前,首先来了解和分析一下原材料涨价的真正原因,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从容应对。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全球信用货币宽松、资源供给短周期错配和供求关系不均衡等多种因素引发通货膨胀的共振结果。但他们更多看到的是市场经济几种隐性现象,而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在疫情的推动下,使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有限性、相对成本递增和市场经济呈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运动”等规律加剧发生作用所提前到来的一种结果。

 

    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就是“市场”,失去了市场谈何 “经济”,所以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宝贵的经济资源乃是市场,所有的经济竞争也就是市场竞争。但是,正是由于市场的有限性,自从有近代市场经济以来,有些丧心病狂的国家为了夺取和控制有限的世界市场,惨无人道地上演了20世纪世界大战、争夺殖民地等等的战争,以抢占更大的市场,掠取更多的利益。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贸易加税,垄断原材料产地和不断挑起中国周边矛盾,也是为了想通过扰乱中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制造社会动乱,来占领和控制中国的市场,从而遏制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自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尤其是随着中国开拓国际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出口能力的增长,与发达国家战略经济利益相抵触问题也就日显突出,势必会遭受发达国家的挤迫和打压。特别是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的出色表现和取得的成功,让欧美一些国家更加嫉妒和难堪,打压的手段会变得更加阴险和凶猛!譬如,恣意印钞“放水”,刻意控制供应链上游材料产地的价格,恶意甩锅造谣中伤,蓄意挑拨邻国关系……

 

    另一方面,在任何市场中,资源的供给可能性都是有限的。中国试图以国际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就得扩大进口需求,促使进口资源的供给价格逐渐上升,当国内需求量还大于供给量时,成本递增规律就会发生作用,当成本上涨超过利润的上涨时,经过一段时期后,按市场经济呈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运动规律就会从繁荣期走向衰退期,特别在其它国家的制裁和挤压下,这个过程就来得更快一些。

 

    所以,目前原材料蹭蹭上涨,就是市场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它这是一个循环中的过程,有涨、有跌,有兴、有衰,就要看它能持久多长时间的事情了。那么企业该如何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办法只有一个,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能撑到最后的就能“涅槃重生”。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市场处在不断的变化中,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无情法则。更何况在国家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环境下,通过优胜劣汰,让一批竞争力不强、不符合经济国策的企业自动退出市场是必然的结果。

 

    如此说来,企业必须先积极开展“自救”来延续企业的再生时间,同时寻求国家为之出台的帮扶政策,关注国家对国际供应链维稳采取的政策措施,借势以“他救”之力助自己度过“危难时期”。

 

    首先,企业加强做好生产维利工作。一来努力采取降本增效和加强成本管理等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冲抵原材料涨价造成的利润损失;二来积极主动与客户协商重新核定产品价格,如协商不成,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企业以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向法院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避免遭受更大损失;三来根据自身综合能力和资金情况,做到“收放有度”,合理应变,适当放弃一些不盈利的订单和中低端产品。

 

    其次,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结合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的趋势,进行调整经营策略,从而获得新的生机。如有能力的,调整产品结构,摆脱同质化、低端化产品,以差异化和高质化,应对成本上涨压力;如能力不足抗衡的,那就急流勇退,养精蓄锐,便利日后东山再起;如有一定专长的,就以自己擅长且能够快速启动的项目,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尤其是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寻求发展。

 

    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稳定的供应链生态体系,做好未雨绸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样才不会让一些突如其来的危难,搞得企业措手不及,甚至于一败涂地。作为新时期的企业,不得不研究和探索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掌握和利用“市场有限性规律和相对成本递增规律”,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有的市场中,消费购买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做企业“收、放”策略时,务必要对市场的容纳空间和需求结构调查、研究透彻,遵循“市场有限性规律”。另外,我们每一个企业家都要深切认识到,市场中的所有资源供给都是有限性的,当某资源在不断开发利用时,该资源的储量会随之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相对成本越来越高,这也是相对成本递增规律的体现。企业必须掌握这些规律,从而规划自己的企业该“何去何从“,趋利避害,谋求自身发展。

 

    既然我们了解了市场经济有着自身的规律,那么它是不会随着人的意志所能转移。因此,无论是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扶持企业,还是欧美一些国家处心积虑地制裁我国企业,都只能延缓或加速“市场经济呈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运动规律“中的某一过程,终究改不了”呈周期性上升与下降的运动规律“中的各个循环过程。所以只有当我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市场经济法则办事,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而欧美那些居心叵测的国家,不顾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想搞垮中国的,最终会自食其果,并将为之而付出沉重代价!(作者系余姚市猎才企业管理咨询社长)


责编:李彤     王鑫

相关资讯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

  •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有新办法新举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详细]

  •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革命精神和文化的宝藏,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