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正文

“校园贷”乱象频发,大学生如何应对?

时间:2016-11-05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1664 次


近段时间,各地大学生深陷“校园贷”危机的事件常见报端。据报道,武汉某高校百余名学生因曾在分期网络平台借款、消费,或出借身份信息给兼职“校园代理”使用而深陷透支陷阱和信用危机,该校一名“校园代理”还因诈骗罪于今年8月被判刑三年。

 

另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与蚂蚁金服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大学生的防骗能力平均得分仅为69分,近半数无法识破“校园贷”诈骗陷阱。或许,我们也该转换角度思考一下,在制度保障不断完善的同时,大学生该如何保持自警自醒意识,从源头上降低“校园贷”风险。

 

大学生需警惕消费陷阱,学会综合评估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基本靠家庭供给,网贷平台之所以瞄准这一群体,正是看中了其经济来源有限,同时又有着较高的消费需求。因此,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以及家庭的消费能力,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变得非常重要。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学生对网贷平台所宣称的低息、高额度、无抵押信贷产品要有辨别能力,要对可能面对的后果有清醒的认识。

 

大学生需警惕信息泄露,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与电信诈骗等不同的是,“校园贷”所涉及的个人信息被冒用更多是在本人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的大学生出于同学情谊而将个人身份信息提供给从事网络贷“校园代理”职务的同学冲业绩,或者直接借给有大额贷款需求的同学消费、套现,甚至手持身份证拍照、拍视频帮助其通过借贷审核,签署未细看的借款协议……网络时代,不泄露包括个人信息在内的隐私不仅是自我保护的关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冒用信息的熟人滑入更深的危机。

 

大学生需正确处理学业与兼职的关系,守住职业底线。“校园贷”在高校的迅速渗透与从事相关兼职的学生群体不无关系,部分人通过“校园贷”兼职赚取到了社会经验和零花钱,更多的则是被业绩所累,进而求助周围人注册刷单冲业绩,更恶劣的是冒用他人信息借款从事放贷行为,一旦某个环节出错,后患无穷。大学生在校期间,要认清学习与社会实践的主次关系,仔细筛选靠谱的兼职单位,同时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切忌为了短期利益而耽误学业甚至触犯法律。

 

“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只是作为新生事物,在变身为“校园贷”的过程中,其经营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大学生绝大多数已成年,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无论是面对“校园贷”还是将来未知的社会风险,是时候警觉起来了。

 

 来源:新华网


责编:晓宇  琳曦

 

相关资讯

  • 金观平:大规模债务置换精准发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日前通过决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项重量级的增量政策,指向准、力度大,将有力促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详细]

  • 以伟大建党精神助推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城乡信息猜猜看网: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持续推进伟大事业的精神力量与斗争武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详细]

  • 南宁武鸣漓江村镇银行开展重阳节敬老活动

    城乡信息参考网:金秋十月,九九重阳,敬老情长。重阳节期间,南宁武鸣漓江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漓江村镇银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敬老活动,为老人们送去温暖与关怀。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漓江村镇银行作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