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学生信息不能成为不法分子“摇钱树”

时间:2020-03-22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05 次

北青报:学生信息不能成为不法分子“摇钱树”

 

      50余万条京沪两地中学生的个人信息被交换、倒卖,致使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安全遭严重侵害,而这一切竟是三名教育培训机构人员所为。312日下午,上海虹口区检察院提起的两起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在虹口法院开庭审理并当庭获判,判决支持检察机关提出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赔偿在内的全部诉讼请求。

 

    这起案件中,三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教育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而被侵犯的学生信息涉及京沪两地,数量巨大,有50余万条学生个人信息遭倒卖交换。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学籍号、所在学校、年级、户籍地址、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家长电话……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对学生个人信息存在管理漏洞,而且一些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也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都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让教育培训机构成了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在疫情期间,广大学生“宅家”学习,线上教育需求量大增,教育培训机构纷纷“转战”线上,而线上教育培训没有实体培训场所,家长对培训机构的资质也更难以验证,这都会增加权益受损的风险,比如学生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将大大增加。

 

    要保护好学生个人信息,防范教育培训机构泄露学生个人信息,一方面,需要加大对买卖学生个人信息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增加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才能让他们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督促培训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保护好学生个人信息,对于欠缺运营资质的培训机构,要责令整改,或是予以关停等惩治。再者,学生家长也要增强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查验对方资质,不要选择不具资质的“三无机构”。

 

    学生个人信息不能被不法分子“予取予求”。不能再让学生个人信息成了不法分子牟取不法利益的“摇钱树”,要形成多方合力,强化司法保护,才能扎紧保护学生个人信息的“篱笆”。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小宇    力帆

相关资讯

  • 磷石膏综合治理:一场点“渣”成金的绿色魔法实践

    城乡信息参考网: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壮阔征程中,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的磷石膏故事仍在继续书写:它可能成为城市建筑的“绿色筋骨”,可能化作农田沃土的“有机养分”,更将成为新时代发展理念变革的生动注脚,引领更多......[详细]

  • 东南大学团队破译心脏发育密码

    城乡信息参考网: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中胚层和内胚层器官原基的精确定位及形成机制成了困扰学界百年的“世纪难题”。如今,这一僵局被中国科学家打破。18日,东南大学林承棋、......[详细]

  •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着力点

    城乡信息参考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自1984年创立以来,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了互联网和信息化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伴随互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