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正文

人脸识别技术不能 用来“捆绑”学生

时间:2019-09-03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01 次

北青报:人脸识别技术不能 用来“捆绑”学生

 

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听讲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等动作行为都能被识别出来。近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逃课和“替同学答到”或将成为历史。

 

人脸识别技术不仅可以高效率地进行考勤,还可以发现和捕捉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激励和鞭策大学生回归自己的角色定位,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人脸识别技术或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学生们即使身体留在了教室,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思考,或许只是装装样子。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过渡,一个课堂上的学生少则数十人多则一两百人,学生们缺乏足够的机会和老师们互动交流。一些教师对教书育人缺乏足够的敬畏和价值认同,只将课堂教学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水课”即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捆绑住了学生们,又怎么去赢得他们的尊重和喜爱呢?

 

那些潜心教书育人、真正懂得学生们所思所想的好老师,会让枯燥的理论、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只有塑造更多的“金课”,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当“金课”足够好、足够多,“逃课族”和“低头族”自然会越来越少。

 

在大学校园里,不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信心的老师,对考勤并没有那么在意,因为他们深知只要自己的课程足够好,学生们自然会喜爱。少数老师对考勤如此在意,或许是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逃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太多导致课堂“太难看”,从而让自己丢脸、面上无光,至于课堂教学的成效究竟如何,他们并没有多么关心。

 

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改变,应该助力学校和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给师生“减负”,激活课堂教学的活力,而不是用来捆绑和约束学生们。在学生们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水课”会遭遇越来越多的抵触与不认同。让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变革,让技术手段赋予课堂教学更多的改变,只有打造更多“金课”,才能赢得学生们的喜爱。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 :李迅    陈亮

 

相关资讯

  • 北京格鉴律师事务所简介

    城乡信息参考网:北京格鉴律师事务所是一颗新秀之星,它坐落在首都北京恒基中心大厦,是一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专业法律机构...[详细]

  • 捐赠救灾物资走高速,该不该免收通行费?

    城乡信息参考网 : 千里迢迢去救灾,却被拦下收过路费,这让不少爱心人士倍感委屈、心寒,也不符合公众朴素的价值观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力量在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该对民间救灾车辆......[详细]

  • 云南鹤原(巧家)律师事务所开业 十年品牌深耕基层法治服务

    城乡信息参考网:2025年9月27日,云南鹤原(巧家)律师事务所在昭通市巧家县举行开业典礼,巧家县司法局局长张庆辉、副局长赵盛韬,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股长刘廷科,昭通市律师协会代表,以及省内多家律师事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