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构建全媒体时代思政教育新格局

时间:2019-08-0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83 次

作者:南京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法学院党委书记 李骏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有利机遇,也提出严峻挑战。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当前,如何有效发挥全媒体的优势,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成为学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

 

借助全媒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优化思政教育舆论环境。当前,思政教育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面对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些杂音噪音,思政教育回应不及时、不充分,在内容、表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解决这一问题,应发挥全媒体优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理直气壮进行思政教育,巩固壮大全媒体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事实证明,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扰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就会肆虐泛滥。我们要善于发挥全媒体优势,采取灌输与启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办法,将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理论成果、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的知识成果、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的学术观点、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教育资源,借助青少年关注的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第一时间进行推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运用全媒体创新表达方式,把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应着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努力打造学生想听爱学的热门课程。实践表明,只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语言和表达方式,才能将理论讲深讲透讲活,使其真正走进学生心里。在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将深奥的学术语言转换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大众语言,将抽象的宏大叙事融入具体的个体故事。同时,适应学生的接受习惯,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们要通过灵活运用新媒体语言和表达方式,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从而更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发挥全媒体大数据优势,实现思政教育精准化。大数据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收集分析,获得对特定问题的准确认知。大数据技术为深入准确了解思政教育的受众需求带来极大便利。通过运用大数据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可以洞悉学生对思政教育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接受程度,了解思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实践证明,在思政教育中运用大数据有助于实现教育精准化,推动教学实践创新。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反馈进行分析研判,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李丹    王慧

相关资讯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

  •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有新办法新举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详细]

  •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革命精神和文化的宝藏,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