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主流价值直抵青年,破圈先要入群。如今的年轻人呈现出“圈层化社交”的趋势。当年轻人参与理论宣讲成为一种新风尚,“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就可能发展成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青年“社群IP”。
社群建设不是简单地“拉起一个群”,而要首先“找到一个点”。这个点,既是符合这届年轻人成长规律的链接点,也是撬动年轻人思想阀门的支点。目前,浙江形成“部门协调+群团组织+网络推广+社群联动”的组织动员体系,通过宣讲组织的小型化、特色化设置,构筑起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覆盖各领域的青年宣讲工作网络。
当前,浙江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讲总书记故事”系列宣讲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读当下大学生关心关注的事情,引领话题导向。不少“00后”大学生在参与活动后,主动申请加入“00后talker”宣讲团或所在高校宣讲团。社群化的组织形式,让理论宣讲对于青年人而言,不再是一项学习任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社交活动。
将各地理论宣讲的“零散推进”转向“系统发力”,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层面的机制创新,要让青年理论宣讲有方向、有支撑、有后劲。比如,建立理论研究传播一体推进机制,让宣讲员参与浙江“第一视点”记者团学习调研,同时吸纳“溯源研究”课题组成员、“浙江宣传”优秀作者等加入宣讲团。又如,制定多元化激励保障办法,浙江省委专门印发文件,提出50余条具有突破性、引领性的工作举措,打破体制编制身份等限制,为各领域宣讲员提供干部培养、评优评先等专项保障……
当然,在探索年轻人喜欢的宣讲方式时,还要破除“年轻人讲错了怎么办、讲不好怎么办”的思想顾虑。开放麦会不会让理论宣讲走样?用短视频解读理论会不会活泼有余、严谨不足?消除这些担心,不妨先搞几次看看效果,让年轻人自己在实践中摸索门道。在此过程中,既要把控好正确的价值取向,又要给予青年宣讲者充分的鼓励、尊重和支持。
身处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各地区各领域的火热实践为青年宣讲提供了最鲜活的案例和素材。到田间地头去,到社区村落去,到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去,跟着群众学讲话,跟着行家学方法,把理论语言转化成接地气的家常话、实在话,让理论顺着烟火气、泥土香,“飞入寻常百姓家”。
无疑,浙江青年理论宣讲的成功实践给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实践证明,理论与青年密不可分,“青年讲给青年、青年影响青年”的理论传播新路径是可持续的。把准了脉搏,找对了方法,青年就会追着理论转、围着理论学、照着理论干。新时代新征程,鼓励、引导一代代青年在“学、讲、干、信”的创新实践中茁壮成长,广大青年群体必将成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一股股“后浪”必将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澎湃“热浪”。
来源:半月谈网
责编:陈烨 林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