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 > 正文

让学生动动手,怎么这么难?

时间:2019-06-12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178 次

工人日报:让学生动动手,怎么这么难?

 

据最近一期《半月谈》报道,有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只有12分钟。记者在部分省份采访了解到,中小学生自理能力缺失与劳动意识淡薄现象普遍存在,劳动时间、劳动能力“双赤字”情况突出。

 

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要么是直接缺失,要么是流于形式。如何让劳动教育实至名归 ,成了当下的棘手问题。

 

首先,要解决好孩子“没时间”“不会劳动”等问题。很多孩子不是“不爱劳动”,而是“没时间”“不会劳动”。很多父母很少主动教孩子诸如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等孩子完全可以胜任的家务,通常是大包大揽家务活,他们认为孩子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在家务活方面“浪费”时间不值得。

 

其次,要避免学校劳动教育陷入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学校当前的劳动课,实际是“综合实践课”,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并不多,大多数学校仅满足于开了课、完成课时,劳动教育课本化、游戏化、表面化突出。许多学校甚至以保障学生安全为由,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

 

其三,要避免社会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社会实践,本是对校内劳动教育不足的补充。然而,由于校外劳动资源匮乏,学农基地稀缺是各地普遍面临的情况,加上很多学校的学生是带着优越感、怀着春游心态来走马观花一下,距离“出出力、流流汗”的劳动体验要求相差甚远。

 

其四,还要处理好政府购买服务与学生承担劳动的关系。过去学校都实行岗位责任制,每个班要包一块校园公共区域的卫生,如今学校里都有专门的保洁人员,学生担任值日生承担的工作只是简单的擦黑板、扫地、擦窗台等。更有一些学校的班级索性花班费雇人打扫教室,直接替代了学生早晚值日劳动。

 

劳动教育不能成为鸡肋,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共识并积极行动、落实,劳动教育才有望实至名归。

 

来源:工人日报评


责编:李岚     王凤

 

相关资讯

  • 数字赋能 绘就智慧城乡新图景

    城乡信息参考网:这是数字济阳建设的生动缩影。在济南市济阳区,一场由数字技术引领的变革悄然改变着这里,数字农业、数字工业与数字城市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在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济阳正在加速奔跑。...[详细]

  • 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

    城乡信息参考网: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作出部署。随着“服务型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跑......[详细]

  •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力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

    城乡信息参考网:8月29日上午,新学期到来之际,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024年高中初中小学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多媒体教室举行,这次培训班由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教育局主办、河池学院教师培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