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乌海市“十个全覆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时间:2016-04-14 | 作者:未知  | 来源:未知 | 点击: 1412 次

中国城乡新闻网据海外网乌海讯:( 张 峰 ) 实施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一项惠民工程的重中之重工程。


2016年的初春,记者在乌海市海南区了解到,自从市、区实施“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海南区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根本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满足农区居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让农区居民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一个个城市居民的梦想。



赛罕乌素村广场(图)

3月28日,记者随同乌海市“十个全覆盖”领导小组,工作人员崔世峰在海南区巴音陶亥镇赛汗乌素村走访时,和村支书交谈了解,该村有可耕土地一万余亩,8个村民小组2000多村民,在没有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时候,村民都是自己的土地自己安排耕种,有种蔬菜的也有种玉米葵花的等等,由于村民没有科学合理安排播种计划,导致产量低同时也浪费了土地资源,家庭的收支失去了平衡;由于经济受限村民的生活一直处在低水平的状态,在2013年,自治区实施“8337”工程、同时乌海市委市政府落实“十个全覆盖”惠民政策,我们村就像枯树发新枝,市、区两级政府多方筹资,把村庄道路全部修建和城里一样的水泥路,又把全村村民的住房进行了改建、室内外、量化装修,现在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李支书介绍,乌海市海南区两级政府为了让村民和城里的居民一样,无论是就业、就学、就医等民生问题考虑,决定打造“亮点工程建设美丽乡村”计划,市区两级政府通过“企业帮扶型”、“公司+合作社+农户型”两种模式,全力推进农区土地整村流转,从而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让农区实现土地流转增值,剩余劳动力能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农区居民的收入。我们塞罕乌素村的一万余亩土地全部一流转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公司化;村民们 “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是乌海市围绕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做产业发展文章的核心。



赛罕乌素村新村一角(图)


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成果,该市改革原有村庄发展理念,出台了《推进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了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流转聘用等5种利益联结模式。引导推动葡萄产业、设施农业、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高效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实施市区领导包联企业制度,市长、分管市长和三区区长、分管区长分别包联一个企业,推动农区居民向新型农业产业工人、现代服务从业者转变。目前,全市已组建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104个,65%的农区居民加入了合作组织,带动户均增收3191元。


相关资讯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

  •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有新办法新举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详细]

  •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革命精神和文化的宝藏,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