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时间:2016-03-13 | 作者:admin  | 来源:人民网 | 点击: 1082 次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极端重要性

 

  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当前,为什么要再次突出强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呢?

 

  第一,这是保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端观察网:我们知道,一部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确指导下成长壮大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同时,高度重视新闻工作,他们在《莱茵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三个时期,分别研究和论述了工人报刊和党的报刊的内在逻辑联系和不同社会使命,对党报的性质、使命和业务指导原则以及党报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列宁作为一个职业革命家,一生大部分活动都同报刊有关,报刊成为他得心应手的重要战斗武器。他一生创办的报刊有30多种,并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党初期,他通过创办和领导《火星报》,来组织动员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十月革命时期,通过创办和领导一系列报刊,宣传以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思想,终于夺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又指示《真理报》和《消息报》要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宣传党的主张,宣传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也是与党的整个事业同步前进的。我们共产党人从革命之初就认识到运用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发动民众、鼓舞群众、打击敌人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有效地利用这个武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在每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胜利和成就当中,都包含着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和重要贡献。重视新闻舆论宣传,是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思想主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指导,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大家都记忆犹新,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的剧变,就是从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开始的,就是从所谓的新闻“公开性”开始的,就是从放弃对新闻媒体的领导权开始的,最终丧失了舆论阵地,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思潮泛滥,整个苏联一片混乱,并最终解体。

 

  一个执政70多年、拥有2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一夜之间瓦解了,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从苏联的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极端重要性。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确保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党的新闻事业中的指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武器和行为准则,才能保证新闻舆论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新闻工作者手中,才能保证党的新闻事业永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二,这是抵制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影响和渗透的客观要求。

 

 近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围绕我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围绕人权、西藏、台湾、宗教、“法轮功”等问题,围绕我国一些重要政策的出台以及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对我进行歪曲和攻击,诋毁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挑动民族分裂,煽动不满情绪,试图混淆视听、搞乱人心。在我国上空游弋着十几颗西方发射的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国外广播也加紧了对我们的渗透,现在西方国家有50多套节目专门是对华广播的,像“美国之音”、“自由亚洲之声”等等。还有,就是通过互联网加紧对我进行渗透。互联网的作用不可小视,它的渗透也是非常厉害的。

 

 西方媒体利用强势地位,竭力向世界、向我国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在西方国家主流媒体中,对我国的正面报道或客观报道,只占10%,90%是进行攻击的歪曲报道。

 

  受西方传媒影响,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思潮,新闻界也出现了一些否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错误倾向。他们将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念奉若至宝,主张“淡化意识形态”。一些报刊网站刊文歪曲我国的新闻制度,认为“中国没有新闻自由”,“新闻管制是一种违宪行为”,公开宣扬“媒体应该是社会公器”,媒体应成为制衡党和政府的“第四种权力”。有的借反思非典,提出“取消新闻管制”。所有这些,实质上是要否定新闻的党性原则,否定新闻媒体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否定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搞乱人们的思想,搞乱我们的国家。

 

 西方传媒的渗透对我国的文化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我国的战略学家近年在评估我国的安全战略时强调了六个方面的安全,其中有两个就与新闻工作有关,一个是舆论,一个是意识形态。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保证新闻宣传在复杂的形势下不迷失方向。

 

  第三,这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从总体上来说,我们的新闻队伍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新闻事业蓬勃发展,新闻工作者队伍迅速壮大,大批年轻的同志加入了新闻队伍,有的还担负了一定的领导职责。年轻同志文化层次高,有朝气,热爱党的新闻事业,有不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但也有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对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原则缺乏切身体会,对错综复杂的形势缺乏政治上的鉴别力、洞察力,以致在工作实践中时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出现种种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现象。比如,有的人搞有偿新闻,拿了钱就给你登稿。

 

 有的人搞“有偿不闻”,得了钱物后,该曝光的不曝光,该揭露的不揭露。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二、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一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在阶级社会中,新闻媒体总是有阶级性的。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我们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阶级斗争不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现在阶级还没有完全消灭,还存在敌对势力。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应该是有阶级性的,更何况世界上还有两种制度的对立,新闻观的阶级性就表现得更明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涵就是新闻事业、媒体和新闻的生产、流通、消费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其目的的“喉舌”、“工具”、“武器”。这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新闻的论述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我们的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它不需要隐讳自己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近年来,一些人受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影响,对这个重大的原则产生了模糊认识,甚至发生了动摇,认为党性原则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认为强调党性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影响按新闻规律办事,会影响新闻传播信息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这是极其错误的。资产阶级媒体为使广大受众能够接受他们有强烈阶级倾向性的新闻报道,极力否认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宣称“媒体是社会公器”。尤其是现在,他们根据“西方报纸不再叫机关报,媒体大都不直接由政党、政府拨款”等,大肆宣扬媒体不代表资产阶级政党,只是大众传媒。我们有的同志也自觉不自觉地受这种论调的影响,认为西方媒体真的不讲党性和阶级性。西方媒体真的没有党性和阶级性吗?听听西方的广播,看看他们的报纸、电视,就会认识到,西方媒体都是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的,当然不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而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

 

  诚然,从表面上看,西方新闻媒体大都不再由政党或政府直接拨款,大部分没有行政系统上的隶属关系。

 

 但西方的媒体都掌握在有钱人的手中,一向是富人的喉舌和当权者制造民意的宣传机器。只要对富人和当权者有利,西方的新闻媒体不惜滥用权力。美国更是如此,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掌握在一些大财团和公司手中。

 

  西方的媒体巨商,同各大垄断财团和政党实际上有着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所代表的是幕后大财团和不同政党的利益。

 

  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新闻学强调的“超党派”、“超阶级”的新闻是根本不存在的。

 

  二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

 

  新闻工作为谁服务、怎样服务?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1989年11月28日,江泽民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同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出版等事业一样,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具体发展规律,但是它们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组成部分,都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尽管服务的具体形式、内容、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必须遵循这个基本方针。”他还指出:“现在为社会主义服务同为人民服务,是完全一致的。离开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就从根本上脱离了人民,违背了人民的最高利益。”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这一核心内容,要求新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 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曾经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不能动摇”。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还要求新闻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群众心声有机结合起来。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主张,包括党的纲领、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是党为了实现一定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形成和制定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党的主张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整体上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过程。

 

  新闻宣传工作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群众的情绪作为我们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呼声作为我们的“第一选择”,把群众的要求作为我们的“第一考虑”;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永远保持人民群众在新闻宣传中的主体地位,把更多的版面留给群众,把更多的镜头对准群众,把更多的话筒让给群众。我们江西省有些新闻媒体通过开设《市民热线》,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这就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了。但我们也看到,有的媒体特别是一些基层的媒体,每天忙着报道领导的活动,而群众的活动则报道得很少。这种状况,必须坚决纠正。

 

  三是政治家办报办台的原则。

 

 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1959年6月对吴冷西谈话时说:“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1996年1月2日江泽民同志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重提政治家办报,并指出“这一指示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涛同志1999年9月17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再次强调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政治家办报办台,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始终坚持“四个不能变”: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党管新闻媒体不能变,党管干部不能变,党管舆论导向不能变,确保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和人民的人手里。作为新闻媒体的负责人,必须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关键时刻不动摇。

 

 四是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把这一点提高到新闻工作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来认识。

 

 西方所有资产阶级新闻媒体都宣称自己的新闻是真实的,但在如何理解“真实性”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同西方新闻观是有差异的。我们认为,新闻的所有具体情节都必须真实,决不允许搞合理想象、任意拔高,决不允许搞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即使是确实的新闻源提供的新闻,媒体采用时也要核实,并要对其真实性负责。但西方不少媒体认为,只要是确实的新闻源提供的新闻,如果无法核实其真实性,也可以刊发。去年上半年,在对我国非典疫情的报道中,西方某些媒体编谎造谣采用的就是转述手法,如“路透社联络的中国医生和其它组织言称病房爆满”,“中国医生因揭露官员隐瞒SARS疫情而被限制言论”等等,这正是西方通讯社所惯用的一种伎俩。

 

  真实的前提应该是客观。新闻报道应力求客观、真实。但新闻理论中的客观性原则,并没有体现在西方媒体的新闻实践之中。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西方媒体传达给受众的信息真假莫辨,混乱与矛盾百出。比如,在战争刚打响的一两天,西方媒体就纷纷报道“萨达姆在‘斩首行动’中被炸身负重伤,身边3位高级将领已被炸死”,“美英联军已占领巴士拉,伊军第51师师长率全师向联军投降”,“伊副总理阿齐兹叛逃”。特别是美国媒体关于伊拉克拥有大量生物化学武器等新闻报道,后来都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不仅体现在细节的真实、准确上,更重要的是本质上、总体上的真实,要从发展趋势上去把握事物的真实性。但西方新闻界常常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发布不符合本质真实、总体真实和不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新闻。尤其是在国际报道中,它们往往按自身意识形态的标准,采用貌似真实客观的报道手法,来证明报道的权威性、可信性,对他国的内政横加干涉。从这里可以看出,当西方媒体决定报道什么事的时候,本身就经过了一个选择的过程。而这种选择,又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往往个别具体事实是真实的,但构成的整体画面是不真实的。

 

 三、正确处理新闻实践中的几个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加强宏观管理与发挥媒体主动性的关系。

 

 加强和改善管理,是新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保证。这些年,我们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宏观调控机制,使我们的管理工作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但是,某些人特别是境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多年来一直对我们的新闻管理政策进行攻击,说我们管得太多、不自由。国内一些人由于对西方社会及新闻事业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总以为西方是新闻自由的乐园,记者是“无冕之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想刊播什么就刊播什么,想怎么刊播就怎么刊播,天马行空,不受约束。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实际情形远不是这样,有时甚至正好相反。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为了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对新闻报道实行必要的约束和管理,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必要的。当然,我们强调加强管理,并不是要把新闻宣传管得死死的,把新闻单位搞得死水一潭,而是既要在大的方面把好、管住,又要充分发挥新闻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去年以来,各新闻单位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切实改进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改进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和防治非典这两件大事的新闻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消息,新华社报道的速度是最快的,比美联社早30秒,比路透社和CNN早10秒。

 

 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央电视台1套节目的收视率提高了10倍,4套提高了28倍,报道的深度广度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防治非典又是一次考验。媒体每天向公众介绍疫情发展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增加了透明度,增强了时效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正面宣传为主与开展舆论监督的关系。

 

 新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2003年9月23日李长春同志在省以上党报总编辑、电台电视台台长培训班上讲话时强调: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团结的工作、稳定的工作、鼓劲的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努力凝聚人心,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这段话,发人深省,对我们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些年,新闻战线积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做了大量工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有一些人对此很不理解,说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唱赞歌的,没有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事实并非如此。

 

 开展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能。

 

  我们党历来重视舆论监督。1953年1月,毛泽东同志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党内指示中提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同时,“应将各地典型的好人好事加以调查分析和表扬”,以“发扬正气,压倒邪气。”1950年5月,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说:“报纸最有力量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为搞好舆论监督,近年来媒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中央电视台开办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每周质量报告》等名牌栏目,深受群众欢迎。特别是《今日说法》栏目,既有效行使了舆论监督的职能,又较好地引导了社会舆论,使人民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很好的法制教育。我省一些媒体也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实践证明,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反映人民心声的重要渠道。但是我们所指的舆论监督同西方所宣扬的所谓新闻媒体是“第四权力”等观点是有本质区别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舆论监督沦为资产阶级内部各党派争权夺利的斗争工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一部分,既是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务所行使的民主监督权利。

 

 怎样做到既以正面宣传为主,又开展正确的舆论监督呢?这其中既有立场问题,也有方法问题。需要把握好这样几条:

 

 首先,要以建设性的态度从事舆论监督。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同志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只有这种态度,才对团结有利。冷嘲暗箭,则是一种消蚀剂,是对团结不利的。”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提出:“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作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才说明是为了改进工作,而不是消极的。”因此,开展舆论监督,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着眼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党和人民负责。批评也好,揭露也好,都应该是建设性的,要着眼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改进工作,而不能满足于摆问题,不能立足于“找茬子”,不能为图一时之快。

 

 其次,要以求实的精神开展舆论监督。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多次重申舆论监督要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分析的原则。1957年3月12日,他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分析,不要片面性。”他指出,“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问 题,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1958年11月,他在同吴冷西的谈话中,告诫记者头脑要冷静,“不要把任何一件事情绝对化。好事情不要全信,坏事情也不要只看到它的消极一面。”“要有冷静的头脑,要做比较。”舆论监督的力量来自事实,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进行深入采访和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掌握准确、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用事实说话,决不能偏听偏信,更不能道听途说。要辩证地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两点论”,切忌片面性,既不说过头话,也不搞绝对化。

 

 第三,要以恰当的方法开展舆论监督。恰当的方法,包括选择好典型,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力度等。典型选择要注意代表性、针对性,善于从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三方面的结合点上发现典型,抓住那些既能反映事件本质,又有法可依、有政策可循的倾向性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时机把握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注意火候节奏,讲究策略艺术,注重实际效果。力度掌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数量适度,密度调控,既运用公开报道的手段,又运用内参反映的形式,切忌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第四,必须遵守纪律。开展舆论监督,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和新闻宣传纪律,坚持必要的送审制度,严守职业道德,不能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进行打击报复或者牟取私利。

 

 三是注重导向作用与面向市场的关系。

 

 新闻工作作为一种舆论形式,起着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重要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根本任务。有一些人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新闻单位要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首要的。“大报抓导向,小报抓市场”等片面的、错误的说法时有出现。有的对“导向”的理解和认识,只停留在“不犯政治错误”、“不出政治问题”的层面上,结果在稿件选择取舍时,放松了尺度,打了一些“擦边球”;有的对“走向市场”的有效办法探索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因此,也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之举,只要能扩大市场份额,什么东西好卖就登什么,什么内容有市场就炒什么,热衷于刊播格调不高、低俗无聊的内容,有的甚至错误地把刊登负面报道和批评揭露性报道作为打开市场的主要手段。这是十分错误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的认识?根本原因是对导向与市场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导向与市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其实导向与市场是统一的、一致的。导向是根本,市场是条件。只讲市场不讲导向,新闻宣传就会“变味”,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误导读者,甚至干扰和破坏大局;只讲导向不讲市场,新闻媒体的宣传、组织、动员和教育功能就无从谈起,党和政府的声音就传达不下去。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

 

 实际工作中,如何做到既注重导向,又吸引读者赢得市场呢?有两点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准确定位。纵观这几年江西的报业竞争,其激烈程度和其它城市相比毫不逊色。南昌市区140多万人口,却集中了8家报纸,除了《江西日报》和《南昌日报》属于党委机关报外,其它6家均是采用市场化运作的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这么多报纸所争夺的报业广告蛋糕有多大呢?从2001年的情况来看,不过是区区1.6亿元,还不如很多城市一家报纸的广告额。从目前来看,6家报纸全定位于市民生活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办报办台一定要加强定位研究,要研究我们的受众是谁,他们在思想、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有什么需求。只有研究受众,才能更好地服务受众,才能最终赢得受众。


  另一方面,要讲究宣传艺术。宣传艺术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讲宣传艺术,光讲政治口号,刊登一些枯燥无味的东西,有谁看?办报纸既要讲格调、讲品位,又要讲可读性,把格调、品位和可读性统一起来,这就是宣传艺术。

 

 四、进一步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第一,要增强学习意识,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学者。只有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才能理清朦胧的思维,纠正习惯的偏执,升华积累的知识,激发潜在的创造。江泽民同志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打好思想政治和业务根底上,老老实实地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并要求大家通过努力学习,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这“五个根底”。在这方面,我国新闻界的许多老前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不仅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专家学者,也是通晓马克思主义的著名报人。范长江曾说,作为新闻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人日报原总编辑邓拓,多少年如一日地秉烛工作和读书,成为新闻界的美谈和楷模。如今,虽然时代变化了,但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现在,我们有的记者跟社会上一些人一样,有一股浮躁情绪,这是非常有害的。不静下心来,不面壁十年,是学不好东西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应当减少一些应酬,多用一些心思在学习和思考上。

 

 第二,要增强政治意识,严守新闻宣传纪律。

 

 新闻工作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政治性强,责 任重大。可以说,“新闻工作无小事”,在工作中稍有不慎就会铸成大错,影响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危及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要时刻绷紧政治这根弦,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切忌把政治性工作当作事务性工作来做。增强政治意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严守新闻宣传纪律。“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对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公安司法工作、民族宗教问题以及军事、金融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报道,都要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精神来处理,重要稿件要送审,拿不准的要请示报告,严禁错误报道和盲目炒作。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必须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什么时候报道,怎么报道,报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守纪律、听招呼,服从统一安排,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第三,要增强贴近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坚持“三贴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

 

 “只有在生活的激流中,才能写出时代的篇章”。这是许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长期新闻实践的真切体会。著名记者穆青始终将深入生活作为新闻宣传取之不竭的源泉。他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向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学习,自觉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

 

 第四,要增强自律意识,维护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邓小平同志曾要求,“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穆青也曾要求新闻记者“做精神富有的人”。在穆青晚年,他并没有为自己写传记,而是把他多年新闻工作中所撰写的典型人物报道汇成了《十个共产党员》一书,认为这是自己一生最好的总结。

 

  许多老一辈新闻工作者为我们树立了严于律己、忠于职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形象。去年12月,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我省12家报刊联合制定了《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自律公约,并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这是增强自律的一个必要举措。要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切实解决自身在工作上、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操守、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党的新闻事业增光添彩。

 

 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始终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的新闻事业就一定能够健康繁荣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资讯

  • 【人大代表为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城乡信息参考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带头作用,4月22日,七团玛滩镇人大代表赴七团十三连开展全国两会精神宣讲...[详细]

  • 学党纪强党性 守纪律勇作为

    城乡信息参考网: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知底线、守纪律的规矩意识,切实做好新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宣贯学习,3月份,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分公司党委组织开展“学党纪强党性 守纪律勇作为”的主题活......[详细]

  • “無名公益”爱心团队赴雪山乡开展爱心捐助回访活动

    城乡信息参考网:“無名公益”爱心团队对雪山乡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在雪山乡开展爱心助学行动已有3个年头。在2022年,市公安局驻雪山乡工作队携手“无名公益”团队赴雪山乡走访调研,收集了困难家庭的在读小学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