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正文

残障人士最怕的是“无心伤害”

时间:2018-04-01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230 次


工人日报:残障人士最怕的是“无心伤害”

 

 

    尊重和保护残障人权益,在继续解决“有心伤害”的同时,已然到了正视“无心伤害”的阶段,减少“无心伤害”显然是更大的挑战。

 

    近日,盲人歌手周云蓬在中国银行深圳沙河支行办理借记卡,工作人员以其“没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由拒绝办理。事后该行工作人员回应称,因业务员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不仅未能提供快捷的业务办理,还对周云蓬造成情感伤害,已向其致歉请求谅解。同时还表示“视障人不需要陪同人,就能进行银行业务办理,会优先进行办理,对所有残障人士一视同仁,没有歧视”。(见328日《新京报》)

 

    此事引起银行重视,并得到相对圆满的解决,或许与周云蓬的歌手身份不无关系,而在人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银行一视同仁。就周云蓬办银行卡遭拒来说,从常识上讲,银行公然歧视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时代在进步,面对残障人士,如今有几人敢公开表现歧视态度?特别是对银行这样的公共企业来说,起码在公开场所,在制度设计上,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对一些已形成共识的事,银行还是很少出现常识性、低幼性错误的。

 

    银行的解释也证实了这一点,此事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个人对相关业务理解产生偏差,导致没有提供快捷的业务办理。换言之,这是“无心伤害”,并非“有心伤害”。如此解释有一定的说服力。

 

    从主观态度上讲,对残障人士的伤害,可分为“有心伤害”和“无心伤害”两种。诚然,今天残障人士权益保护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有心伤害”其实已明显减少,出现更多的是“无心伤害”,表现为做得没有说得好,或者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注意到,一些无意间的言行对残障人士造成了伤害。

 

    两种伤害看似有性质差异,但从对残障人士造成伤害的角度来说没有区别。有些人对“无心伤害”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并非有心往伤口上撒盐,而残障人士可能敏感脆弱,有颗“玻璃心”。敏感脆弱心理是否是常态,值得辨析,即便存在也正常,因为当前社会还未从根本上铲除歧视残障人士的土壤,歧视伤害仍频繁发生。真正有情怀有担当的,当以此警醒自己,防止各种无意识伤害,而非以无心为由,放任伤害。

 

    社会发展至今,公然歧视已经相对较少,周云蓬们遇到的更多是“无心伤害”,而他们最怕的也是“无心伤害”。尊重和保护残障人权益,在继续解决“有心伤害”的同时,已然到了正视“无心伤害”的阶段,减少“无心伤害”显然是更大的挑战。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捐赠救灾物资走高速,该不该免收通行费?

    城乡信息参考网 : 千里迢迢去救灾,却被拦下收过路费,这让不少爱心人士倍感委屈、心寒,也不符合公众朴素的价值观念。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力量在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于情于理于法,都不该对民间救灾车辆......[详细]

  • 云南鹤原(巧家)律师事务所开业 十年品牌深耕基层法治服务

    城乡信息参考网:2025年9月27日,云南鹤原(巧家)律师事务所在昭通市巧家县举行开业典礼,巧家县司法局局长张庆辉、副局长赵盛韬,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股长刘廷科,昭通市律师协会代表,以及省内多家律师事务......[详细]

  • 以法赋能 护航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委政法委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普法工作,紧密围绕“八五”普法规划及依法治区部署,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关键抓手,推动普法与政法主业深度融合,为平安乌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