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声】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写在前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在南京如何落地?市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展开了热议。
江宁区湖熟现代农业示范园内,大型机械正对土地实施机械化施肥。该区着力改变农田施肥方式,机械撒肥快速、均匀,比人工施肥效率提高100多倍。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冯芃摄
位于高淳区慢城桠溪的东沟村经过全面提档升级,成为环境美、村民幸福指数高的市级特色示范村。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崔晓摄
【代表委员建议】
补齐人才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靠人才,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可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70后不想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网络流行语,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三农”人才匮乏现状。
对此,市人大代表董红霞建议,进一步加大舆论引导,吸引人才进入“三农”。市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市应加大宣传和舆论引导。比如,多宣传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组织“南京十佳或百佳农民”推荐评选工作,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重视农业、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农业成为更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更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更好安家乐业的美丽家园。
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现在基层乡镇社区普遍缺乏农、林、水和农村管理等专业人才,建议相关部门在招聘公务员、大学生村官时,对以上专业人员进行倾斜或按一定比例录用。
进一步加大源头培养。乡村振兴还急需包括懂农村发展规划、懂农业技术、懂农业营销的专业人才,建议相关部门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从源头培育本土人才,从而补齐人才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推动供给侧改革,延伸产业链“接二连三”
城乡经济社会二元结构致使资源与要素主要集中在城市配置,导致城乡收入、公共服务差别很大。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一些村庄因此出现空心化现象,乡村文化与社会功能严重退化。有些地方没有很好把握住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历史规律,城市与城镇化发展片面而极端,由此出现了因为土地占补平衡与用地增减挂钩而并村、撤村的现象。对此,市政协委员瞿见宇建议,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品质。
瞿见宇说,小农户生产与生活将在我国乡村长期存在,这为返乡农民拓展了广阔的谋生就业空间。目前我市农村小农户及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建议从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力,加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财政扶持力度,大力推进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接二连三”,促进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小农户的衔接发展,形成“生产在户、服务在企”的农业规模经营新格局。让尽可能多的小农户、家庭农场分享现代农业增值收益,实现共享发展。
打响地产品牌,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来自高淳的人大代表、种粮大户魏清说:“听完报告,我非常振奋,我是一个农民,乡村振兴,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
魏清和其他几个种粮大户近日刚参加了市农业部门举办的好大米评选活动,“很开心我们几个人种植的大米都入选了。”他说,虽然评上了南京好大米,但是他也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和其他种粮大户培育出的大米牌子不够响、产量不够高。下一步必须整合资源、整合品牌,将品牌进一步打响。
魏清表示,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土地流转成本、机械成本都在不断攀升,希望相关部门对种粮人加大扶持。从目前看,农业资金扶持大多向千亩以上的龙头企业倾斜,但像他这样种植五六百亩的种粮大户,很难享受到资金扶持。他建议,农业机械和资金扶持应向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倾斜,用好的政策支持种粮人,让更多先进技术下乡,实现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
建立长效机制,吸引专家扎根农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发展生物农业、智慧农业等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对此,市人大代表周福安深有感触,他希望能建立起更为长效精准的人才帮扶机制,让高校院所专家能够常驻农村,更好地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
作为南京派缘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福安说,他们采取农业合作社的方式,吸纳了栖霞当地100多名剩余劳动力,统一发放种苗、进行技术培训,待农作物成熟后再统一收购,并培育品牌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成功地把原来“烂在地里卖不出去”的农产品,销售到了南京、上海、深圳等地。为了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他们还请来高校专家,用新品种、新技术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目前主营品种有芦蒿、草莓、葡萄等。
不过,从现阶段来看,专家等知识型人才驻点农村、扎根农村还远远不够。”周福安说,人才对于发展都市现代农业而言非常重要。很多农户在种植技术、产品包装、销售策略等方面相对粗放、简单,生产出的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城里人的需求,这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科学引导。建议相关部门建立更为长效精准的人才对口帮扶机制,让高校院所专家、资深业内人士愿意长期驻点农村,帮助农户提升农业各环节的技术含量。
【部门举措】
乡村振兴,我市将从三方面发力
市委农工委书记蒋晓平介绍,截至2017年底,我市已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特色村)286个、宜居村200个,示范片区2200平方公里。2018年,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的实施意见》,我市将新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80个、宜居村100个,累计建设各类示范村达600个以上,占全市规划布点村的三分之一以上;到“十三五”末,实现示范村覆盖规划布点村50%,总数达到1000个村左右。
“推动乡村振兴,南京将从三方面发力。”蒋晓平介绍,一是突出农村文化提升,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美丽乡村建设前就对村庄的文化遗存进行梳理,并在村庄建设规划中加以明确和打造提升,围绕传统文化挖掘、农耕文化延续、现代文化弘扬,让农村散发独特魅力;二是突出生态环境提升,认真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全面提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2018年,开展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达到50%、2019年达到100%,2020年实现规划布点村的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从2018年开始每年实施800公里左右的农村道路绿化工作;三是突出乡村品质提升,坚持产业富民,积极培育美丽乡村+新型业态,加快三产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民宿发展,每年打造一批民宿村,改造完成200幢乡村民宿户、新增床位1500个以上;突出乡村田园特色,做好江宁佘村、高淳垄上等6个村全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批试点村庄和江宁区溪田等6个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乡村。
【百姓期盼】
汪传平(江宁区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副书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作为一名农村基层人员,我希望政府部门结合区域现状提升产业品牌,加强生态宜居保护。同时,不忘初心、从严治党,大力改变以往基层党建“软”、“弱”、“虚”状况,不断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万辉(浦口区泰山街道个体商户)乡村振兴除了环境美、产业兴以外,农村地区还应加大公共配套力度,让农村居民也能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近几年,南京乡村环境变美了,村民变富了,乡村开始热闹和兴旺起来,不过,乡村的教育、医疗仍然存在短板,希望政府部门提前规划,把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逐步引入乡村,提升乡村的吸引力。
责编: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