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12月25日电 2017年以来,广西南宁市公安局河堤派出所以民意为导向,坚持互联网、物网与勤务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平安建设,大大地提升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微信警务室”,架桥梁
为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南宁市河堤派出所积极搭建“微信警务室”,由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负责24小时发布警务宣传和答疑,每个工作日固定推送图文并茂的信息,内容包括警情通报、安全防范、便民服务等信息,并将其融入到打击、防范、管控、服务等各项日常警务工作之中。通过警务微信群,民警与辖区群众进行互动,及时了解治安情况、辖区街、路面情况,也为群众前来办理户籍业务以及派出所相关业务提供咨询服务,形成安全防范人人参与的协作通道,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相互补的警务工作新模式,提升了新时期公安工作管理与服务能力。
去年,辖区半岛荔园小区因物业管理不当,曾连发多起入室盗窃案件。社区民警通过线上“微信警务室”、线下走访相结合,积极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保安以及治安积极分子,组成辖区群防群治队伍,以“延伸巡逻线、增补防控点”为重点,以“红袖章”步巡和“警用武装巡逻车”车巡为方式,加强小区及重点部位的巡逻布控打击防范力度。同时,还给群众群防群治队队员每人配备了一只强光手电、一根警棍,给物业保安增配了钢叉、警棍等安防装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促进了半岛荔园小区的稳定,2017年入室盗窃“零发案”,大大地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地网”工程,保安全
今年4月,南宁市河堤派出所积极开展电动车智能防盗“地网”工程推广,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安装在电动车上的智能设备对车辆进行实时信息采集,一旦车辆被盗(抢),警方接警后,随即第一时间进行快速精准打击,及时挽回车主的损失。河堤派出所通过张贴通告、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深入社区、村屯广泛宣传,提升群众的认知度。
5月初,家住柳沙半岛的黎女士发现停放在小区内的电动车被盗了,于是立即拨打110报警。接警后,南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系统自动关联涉案车辆已安装“地网”防盗芯片,当即将该信息推送至案发辖区地河堤派出所。办案民警随即结合“地网”系统及“天网”视频监控进行路面追踪,很快锁定了盗车嫌疑人,并一举捣毁了一个盗车窝点,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查获被盗电动自行车7辆,破获了南宁市首起电动车智能防盗“地网”工程“入网”车辆被盗案件。
今年,该所处理的电动车被盗案件与去年同期对比则下降了27%。
智能门禁系统,护平安
为解决居民小区综治难题,保障居民小区安全,河堤派出所与科技企业联合,从2016年底开始,开展实名制智能门禁系统及配套警务助手APP的推广。该套系统在加强社区辖区安防登记、流动人口管理、防尾随、身份证刷卡等功能,帮助民警实现了有效布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了片区及居民社区的有效安防等级。
辖区内的半岛融园小区有2400多户近万居民常住,小区面积大,安全问题一直是小区最头疼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以后,开发商遗留的旧门禁系统因失修损坏严重,各类人员随意出入,家防问题面临挑战。有一年春节前,竟连发10余起盗窃案,居民怨声载道,责备物业管理不善,双方矛盾也就越来越尖锐。河堤派出所社区民警走访中了解此情况后,帮助物业制定改善小区安保面貌的措施方案,联合物业并就智能门禁系统安装的重要性深入小区宣传、发动,主动与业主沟通。今年1月,融园小区智能门禁系统正式上岗,业主可选择使用门禁卡出入,也可将这套系统的APP软件下载至手机,即便不在家,也能使用手机视频为家人或亲戚远程开门。为保障租户的使用安全,派出所还要求物业在给流动租户办理门禁卡时,必须提供真实身份证和租赁合同,否则不予办理。随着新门禁系统的启用,民警和物业管理方共同协作,实施实名登记备案措施。2017年,该小区的入室盗窃发案与去年同比下降了63%。
目前,河堤派出所辖区158栋居民楼已经安装上了智能门禁系统,直接受益群众达14000多人,让“大门常打开”的居民小区恢复了“门禁”。2017年上半年,河堤派出所单项安全感调查结果为93.4%,环比上升4.46个百分点。
责编: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