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勤学苦练是书法家终身的功课----访全国著名毛体书法家陈晓京

时间:2017-09-27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375 次

    据华夏文化传媒网讯(记者李广义报道)最近和爱好毛体书法作品的朋友在一起交流,只要提到西安的陈晓京先生,很多人就会翘起大拇指,对他的为人和作品,无不交口称赞。说他为人谦恭,说他做人低调。在一次全国毛体书法作品笔会上,记者有幸采访见到了陈晓京先生,并在笔会的间隙对他进行了短暂的采访。


    记者和陈晓京先生也是老朋友了,见面没有过多的虚寒客套,便直接奔了主题。当记者问道,如何看待当前毛体书法热问题时,陈晓京先生告诉记者,当前全国各地兴起毛体书法热,总体上看这是好事,毛体书法是中国书法书体的一种,喜爱毛体书法就是喜欢中国书法。收藏毛体书法作品是人们生活品味提高的有效表现形式。同时,喜欢收藏毛体书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毛主席的深切怀念,用书法收藏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喜欢毛体书法收藏的朋友,大都喜欢毛主席的作品,比如《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清平乐·重阳》等等,这些毛主席的代表作品,通过收藏毛主席的这些代表作品,也可以表达对伟人的敬仰和怀念。这当然是好事,作为毛体书法专业创作者,每当书写毛主席的这些作品时,都是怀着对毛主席无比崇敬的心情,一丝不苟地进行书写,敬录,从不敢有半点的大意和疏忽。




著名毛体书法家陈晓京先生向国务院前副总理吴桂贤汇报自己毛体书法创作体会(图)


           同时,陈晓京先生提醒各地广大毛体书法爱好者,目前毛体书法创作良莠不齐,在收藏毛体书法作品时,务必要慎重,因为收藏这些书法作品,就是把她当做传家宝世世代代珍藏下去,所以要对比,要鉴别,只要这样收藏的毛体书法作品,才更有意义。


            在交谈中,当记者问道“不少地方的专业藏馆都收藏有您的作品,很多人把您当做毛体书法大家您自己如何看待大家的评价”,陈晓京笑了一下说:“很感谢大家如此抬爱,说实在话,毛体大家还不敢当这些年通过不懈努力,书法创作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不少地方也有了知名度,这都是大家的抬爱。但我离大家,尤其是毛体书法大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国各地有不少毛体书法创作的高手,我还要向他们学习,取众多大家之长,向名家看齐,争取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毛体书法大家。”




国务院前副总理吴桂贤收藏陈晓京敬录毛主席诗词《长征》(图)


           陈晓京先生为人非常谦恭,无论当面采访,还是电话交流,他都不止一次地告诉记者学习的重要性,勤学苦练是书法家终身的功课,练习一天也不能间断,如果间断了,就提不起笔了。大家常说,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法创作也是如此。古人一直强调,活到老。学到老,这话是非常有点道理的,这句话,在现在,在将来永远都不过时,无论啥时候,不学习都不行。所以,坚持学习,坚持练习,坚持向大家看齐,是他终生的目标。


      陈晓京艺术简介:陈晓京,陕西西安人,天性清雅,喜好笔墨。出身书香世家,受庭熏陶,少年时代的陈晓京就结缘于书画艺术,尤其耽酣毛体书法。1977年参加工作至今的40年间,笔耕不辍,作品曾在北京、湖南、江西、山东、河南、陕西、深圳、香港、澳门等地展出。其《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作品曾被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陈晓京担任中国毛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韶山网驻站书法家等等社会职务。



陈晓京获奖情况:

中国"红高粱杯"书画篆刻大赛(首届)特别贡献奖;

中国梦韶山情毛体书法全国名家作品展银奖;

全国第十三届“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

荣获“华人2013年度中国百强书画名家”;

首届国际华人当代书画名家百强书法家;

中国“园博会杯”百强书画名家;

中国毛体书法艺术家“三十佳”称号;

中国“红高粱杯”书画篆刻大赛特别金奖;

全国第十三届“庐山杯”书画大赛书法组银奖;3

“中国梦韶山情”毛体书法全国名家作品展银奖;

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毛主席永远和人民心连心”书画展三等奖;

庐山.西海杯全国书画大奖赛金奖;

“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银奖;

纪念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第六届全国大型书画展优秀奖。


责编:杨丽   琳曦





相关资讯

  • 云端美育接力城乡 艺术浸润乡村课堂

    城乡信息参考网:2025年6月4日下午,一场跨越地理阻隔的美育课程在云端开启。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组织研究生精心备课,为郴州市桂东县东洛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而有趣的线上美育课。孩子们透过屏......[详细]

  • 使命感是创作最无法“外包”的

    城乡信息参考网:AI可以用一句提示生成旋律、歌词、编曲,完成整套制作流程;它可以模仿任意歌手的声音与风格,复刻审美而不需理解意义;它还可以24小时不休地产出作品,但这些作品却不需要署名,也无人对其负责...[详细]

  • 儿歌创作与推广新思路

    城乡信息参考网:在儿歌的创作与推广面临着优质作品匮乏、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市场商业化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的大背景下,《陈母问勇》的成功,为儿歌创作与推广的“如何破局”,提供了新思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