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知名女星在北京演唱会后,因急性胃炎狂吐不止被紧急送医。而背后真相也是无数打工人的终极宿敌——“压力山大+饮食混乱”。一份针对打工人的胃健康报告显示,94%的受访人群有过胃部不适症状,73%的受访人群确诊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但大众对胃肠道疾病仍缺乏正确认知,专家表示,不良饮食习惯和情绪压力都会对胃黏膜屏障产生影响。那么,胃喜欢和厌恶的到底是什么?
压力一大,胃先“摆烂”
胃,是个很多人关心的器官。胃疼、反酸、恶心……这些常见的不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吃坏了”“没吃饱”“吃太多”。但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真正让你“胃不舒服”的,可能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是情绪。
南京市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左凌云介绍,经世界卫生组织认证,压力大是打工人得胃病的主要原因:“当身体感受到压力时,就会释放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不仅会刺激胃酸‘狂飙’,还会削弱胃黏膜的自我修复能力。结果就是胃痛、胃灼热、恶心、呕吐、食欲‘掉线’。”
大脑和胃之间有一条双向通信通道,被称为“肠—脑轴”,在这套系统中,胃和大脑之间的联系可谓密切无间。更有趣的是,信息并不是单向传递的,胃也会“回话”。一篇基于跨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的综述指出,胃里的感受器和肠神经系统能感知化学物质、压力、疼痛等信息,然后通过迷走神经将这些信号反馈到大脑。这种“上行通道”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警觉水平,甚至决策。它让情绪波动影响胃的功能,也让胃的不适反过来扰乱情绪。
“气到胃疼”真的存在,尤其女性
过了不惑之年,宋丽(化名)总会在一顿脾气之后感到胃疼。气到胃不舒服的经历,不少人都有。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侯莉莉主任中医师也表示:“气到胃疼”确实存在。
专家解释:现代医学发现,“气到胃疼”可能是由消化系统疾病、精神因素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胃疼是胃黏膜受到刺激的表现,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会引起胃黏膜受到刺激,胃肠道蠕动紊乱也会导致胃肠道排空减缓,胃酸分泌增多,此时生气会导致胃肠道运动加快,使胃酸分泌增加,刺激胃黏膜,加剧胃疼程度。生气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加重胃肠道蠕动紊乱,从而加剧胃疼。
侯莉莉介绍:“从中医的五行生克关系来看,木克土,肝属木,脾属土,当脾气虚弱,或肝气郁滞,则会出现脾胃消化功能受损的病理情况。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之气的升降、调畅情志等,当情志不畅则肝郁气滞。过度生气和愤怒时,气不顺畅而侵犯脾胃,使得脾气和胃气无法升和降,从而紊乱脾胃消化功能,造成胃痛、胃胀、反酸和呕吐、食欲下降、嗳气等。”
侯莉莉提醒,由于肝胆经常走于两侧胁部,因此这种胃痛通常会伴随着两侧胁部的胀满和疼痛等因素,“有时候,胀痛的部位也会发生改变并向其他部位蔓延。这种胃痛的脉象通常是弦而有力的,且与情绪波动、恼怒焦躁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女性以肝为用,压力大时如果不能有效疏导,更易出现情绪问题,除了会导致脾胃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外,可能会出现喜叹气、失眠、月经不调等其他问题”。
胃有“记忆”功能,影响消化
胃部是我们人体存储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经过胃部处理后的物质进入小肠,完成绝大部分营养物质的吸收工作。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同种食物,不同的人进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比如:经常性吃辣的人,在进食辣椒之后,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而有些人就会出现焦躁,甚至腹痛拉稀等现象。此外,对于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同的人进食消化吸收情况也不同。
“确实有些人是胃肠功能虚弱导致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胃的‘记忆’功能在作祟。”专家解释,“每个人的胃部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的胃上皮细胞每天都会不停地更新,不停地生长。我们从小到大平时经常吃什么食物,那么我们的胃部与小肠就会慢慢地进化,或者说适应我们吃什么食物。如果我们从小就习惯吃辣,那么我们的胃部以及小肠就会适应这种辣味的食物。当我们进食辛辣食物的时候,反应就不会那么大。比如说湖南人,辣椒是美食,吃辣椒是一种享受。而对于从小吃惯了清淡食物者,比如岭南地区的人们,如果突然改吃湘菜,就会感觉胃受不了。”
专家表示,吃惯了什么食物,或者说常用的一些烹饪方式,那么我们胃部对这些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比较强,“同种食物,或者说同样的烹饪方式,对于别人或许是健康养生,但是不一定就能适用于自己。所以,我国传统医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同种方法对于当地人实用,但是出了这个地区还得根据临床表现来重新评估”。
胃的“最怕”和“最喜欢”
那么,除了适当调节情绪来缓解胃部压力之外,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护胃?
专家提醒,胃最怕——高盐“刺客”、甜蜜“陷阱”、烟酒“暴击”、卫生“漏洞”、药物“误伤”。“吃咸菜、火腿、香肠、外卖等重口味食物,盐摄入过高会刺激胃黏膜,可能会导致胃壁细胞脱落,破坏胃部健康的‘保护屏障’,增加患胃炎甚至胃癌风险。”专家建议,日常饮食中要控制好盐的摄入量,每人每天最好控制在5克之内(不到1啤酒瓶盖的量)。
相关研究显示,经常吃高糖食物会增加患胃病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风险。医生建议,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克,在家做菜时尽量少放或不放糖。看清食品标签,多选不含添加糖的食物。此外,吸烟和饮酒对胃来说是“双重暴击”,容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专家提醒,平时尽量戒烟限酒。
此外,专家强调,饮食不注意卫生,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一些药物也会伤害胃,“建议服用药物之前要先咨询医生及专业药师,充分了解其副作用,遵医嘱服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而胃最喜欢这样做,三餐规律“七分饱”,“无论是假期旅游边玩边吃、还是工作忙碌暴饮暴食,胃最怕进食节律被打乱。因此,调理胃肠道的第一步就是按时按点进食。此外,每餐控制好进食量,‘细嚼慢咽’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吃得太撑,加重胃肠负担”。专家建议,要多吃果蔬、豆制品,“新鲜蔬果中不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分,还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比如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花青素、维生素C等,帮我们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保护胃部健康。此外,有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能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具有预防和抵抗胃癌的作用。所以,不妨多吃点黄豆以及豆腐、腐竹、素鸡、豆干、豆腐丝等富含大豆异黄酮的豆制品。”
肥胖人群普遍内脏脂肪较高,一项胃癌风险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内脏脂肪是胃癌(贲门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而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相关,在促进胃癌疾病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专家建议,要均衡饮食结合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朱诺 史月 王婕妤)
责编:三丰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