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文艺评论当开门见山

时间:2021-10-15 | 作者:未知  | 来源: 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715 次

别绕!文艺评论当开门见山


作者:张德祥

 

大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文艺评论开始“绕”起来了,绕概念,看起来很科学,很学术,学术到“象牙塔”中去了。用从西方移植的一些概念套中国作品,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实际上,评论很无力,也不能很好地解释文艺现象,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文不对题,不切实际。但是,评论还是在话语中自嗨,话语的膨胀和狂欢似乎把文艺评论推向了一个“理论”高度,只听锣鼓响,不见人出场。热闹固然热闹,但也越来越被大众所疏远,因为人们看不懂。也许有的人会说,评论是科学,是美学,是哲学,是符号学,并不是大众所能看懂的,越是看不懂就越说明理论高深。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是人人都懂得美学呀。这话听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连我这样经常在评论边缘行走的人,也感到有些晕头转向。

 

加强文艺评论建设,我想,最重要的是提高文艺评论的效力,言之有物,有的放矢,让读者与观众一目了然。言之有物就是开门见山,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直截了当,亮明观点,让人知道你对一部作品或一个文艺现象的判断、评价,这就是“评”。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明道理,回答为什么这样判断,这就是“论”。评就是评判,论就是说理,评论就是这么简单朴素,没那么复杂,不必要绕来绕去,王顾左右而言他,说了一箩筐,都天花乱坠了,就是不给你一个明确的判断。如果说艺术作品是作家的观点越隐蔽越好,那么,评论文章则是作者的观点越明确越好。提高评论效力,需要改进文风,就像鲁迅杂文一样,能有一针见血的效果。评论并非都要写成“论文体”,峨冠博带,四平八稳,八面玲珑,云山雾罩,而应当删繁就简,简洁明了。去掉那些修饰词和外包装,直接露出干货,这干货就是真话。都知道说真话难,但评论就是说真话的活儿。不说真话,就是某种程度的失职;说假话,就是明目张胆的腐败。腐败的出现也是有其环境原因的。

 

说真话,既要有说真话的勇气,也需要有说真话的环境。上世纪80年代的文艺评论很活跃,大多都能说真话,发自本心,直抒胸臆。为了一部作品,多次争论,围绕一个观点,多个回合争鸣,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但互不怪罪,大家还是诤友,为什么?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求真知、求真理,争论就是相互启迪,双方都是受益者。市场经济环境中,作品成了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出品方需要的是锦上添花的广告,所以,出品方不仅生产作品,也生产有利于销售产品的评论,评论的评判功能慢慢向商品广告的功能转化,评论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评论的独立性也受到影响,评论家说真话就有了难度,好处说好容易,坏处说坏不易,这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吞吞吐吐、绕来绕去不做判断之文风形成的原因之一。因此,文艺评论要说真话,也就不能不注重评论环境的治理和改善,要营造出有利于说真话的环境。最近,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整顿治理文娱领域的不良现象,客观上也会促进文艺评论环境的改善。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评论家要有坚定的求真信念,既然是干这个活儿,就要说真话,取信于民,使自己的观点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好在网络时代到来,大众有了评论文艺的发声渠道,极大地活跃了评论。文艺评论不是少数评论家的专利,每个读者和观者都可以有感而发,网络提供了这一便利,于是,我们看到一些来自民间的评论声音,有话直说,很痛快。民间文艺评论是自发的,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感和看法,没有其他顾虑,也没有什么修辞装饰,直率真切,很接地气,新鲜活泼,有锐气,有新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些评论还很有见地,值得重视。不能低估群众的鉴赏力,不能低估群众中蕴藏的创造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间评论的出现,对中国文艺评论是一股促动力量,至少促动中国文艺评论要接地气、通民意,要顾及文艺评论的社会效力。

 

加强和改善文艺评论,首先要从说真话做起,进而改变文风,文章应当开门见山、言之有物、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坚决摒弃八股评论,坚决摒弃拖泥带水,坚决摒弃概念空转。文艺评论也要接通生活源泉,要从民间文艺评论汲取营养。任何一个时代,文风都是精神生活作风的直观体现,繁缛的、绮靡的、矫揉造作的文风不是什么学术化,而是思想僵化贫乏的表现,华丽辞藻不过是思想苍白的掩饰。文艺评论贵在见识、思想和力量。期待文艺评论焕发新的活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助力鼓劲。(张德祥)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编:林夏   王瑞

相关资讯

  • 当展览成为一张生宣,“写意”何为——评展览“三家门下转轮来”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年来,传统经典古画成为了热门IP,从《千里江山图》到《富春山居图》再到《清明上河图》等,它们不仅成为展览中的重磅嘉宾,更为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贡献了创作灵感和流量噱头。不容忽视的是,随......[详细]

  • AI时代艺术向何处去

    城乡信息参考网: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工智能已经不仅仅是科学领域的研究对象,也成为艺术领域的创作媒介和参与者。艺术与科技的互构与共生最终都指向人类对“可能性”的永恒探索——科技提供实......[详细]

  • 精品化是微短剧创作的必由之路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就推动微短剧繁荣发展和规范管理方面进行解答并介绍正在制定的《微短剧管理办法》,为微短剧良性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