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 正文

浅谈农村产业结构与现代化发展模式

时间:2016-06-03 | 作者:杨东青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1385 次

十三五划把文件提出了关于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议题,未来要加快建立新兴农村经济结构,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农村改革,并且以此为重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来带动去除贫困化的新格局。当前的主要政策集中在农民土地经营的权利流转,农村集体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制度改革等等。这些措施的方向都是朝着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市场模式推进,利用市场的手段,激励和发展长期停滞得不到好发展的土地,促进现有土地利用效率,激活主要资金的有效作用等等。真正能够实现农村滞后的经济转型。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进是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的一个开端,但是,未来农村市场化模式探索之路仍然很长。特别是在传统经济模式根深蒂固以及思想教育严重滞后的农村贫困地区,要实现市场化转型困难重重。随着全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农村经济辅助城市提供资源,食物以及其它农村产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改革的重点绝不紧紧局限于土地流转的简单行为,更要稳步的实现全面的农村市场化体系,以及有效的政府宏观监管。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农副产品的市场化,从而带动发展。但如何取得市场化是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议题,建立好的市场竞争制度,引进股份制,公司制以及品牌体系,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现代化创新或者创业是关键。

传统经济体系下的农村经济

要讨论农村经济结构更深层次的调整及转型,必须要熟悉传统经济体制内当下的农村发展现状。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推行经济改革以来,市场经济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很深的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发展的速度以及规模举世瞩目。但是,这些高GDP的增长地区却主要集中经济贸易相对发达以及容易进行改革和运营的东部沿海地区。近些年随着经济改革的继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进程更是发展迅速。在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政策中,主要集中在了城市地区以及促进城市的发展。农村体系却没有紧跟城市经济的步伐,尤其是中国内陆地区,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严重滞后。

在过去几十年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土地作为一种农村经济的特殊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了农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过去的集体所有制中,充分利用的土地资源。在改革开放前夕,耕者有其田的农村集体所有制深得农村人欢迎,真正实现了土地对农民所带来的一种固定收入保障,以及生活来源,也为国家的粮食,农副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中国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严重滞后,郭翔宇(2007)提出特别是在土地违法行为上在2000年以来更是频频发生,截止2006年涉及在册的有4.69万件,面积高达15千多平方公里 。由于土地权益的模糊,导致了一些列得问题,例如非法占用,强制买卖。此外,由于土地分配制度,有一部分农民实际上并没有需求去耕种土地,或者是并没有能力去耕种土地,但是由于土地制度的局限,造成了部分土地的荒芜和浪费。同时,由于农民在过去的制度中并不能全权决定自己所耕作土地的所有权利,以及思想和文化水平的落后,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浪费问题。耕种者很大程度上是被动选载自己所耕种土地的用途。许多农民是听从村委会或更高级地方政府的指导方针统一耕作,而不是因地制宜。这就可能带来政府干预市场发展,造成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这个问题并不是单纯政府指导所产生的,因为教育和思想水平的滞后,很多农耕者也并不知道或者去选择如何各种,怎么耕种以及耕种什么。再加上近些年频发的乱占耕地,贪污腐败改变土地性质等问题,土地资源的发展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发展。现行农村经济的滞后更是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农村经济生产过程粗旷,劳动力投入与生产分配难以实施监管,分配大多已平均分配原则处置。这就带来了许多不平衡,这也就恰恰是为什么需要市场化发展的原因,而不是以政府直接干预为主。近些年来,由于城市化发展和收入比例的极度失调,

Gini指数自2000年以来呈上升趋势,2005年就已经超过高度不平等红线境界位,达到0.415(世界银行数据库,the world bank, 2012)。张松(2008)提出农村经济科技含量低,产出小,质量差,劳动力生产徘徊不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由于收入差距的逐年增大,农民进行传统耕种积极性持续低迷,许多内陆劳动力转入了城市打工,这也是经济转型时期中所不能避免的,因为国家要发展农村资金利用率低下,有效的人力以及土地资源持续流失。

调整结构与创新

随着农村问题的日益严重,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并且在十三五的规划中也明确和加强了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农业部更是在2015年正式发布《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规划综合考虑了各地农业资源的承载能力,发展因素,特殊地域,环境以及生态发展。重点提出了优化布局提高三农产业的整体效率和产能;保护农民耕地;提高环境保护,因地发展建设生态农业等等。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根本利益,为以后实现农业市场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土地权利的确认,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经济至关重要。

市场化是一个大的体系,农民要首先从思想和意识上了解什么是市场化,如何去市场化。这是大多数中国农村群体所欠缺的。人民习惯于被带领或者被指导。创新和创造意识普遍不高。许多村民不会去着想如何把自己的农产品或者农业成果市场化。高鸿业(2005)就曾提出中国农村群体在思想上就是以自己自足小农经济为主。现阶段多数农民依然靠种植土地等待国有或者私有企业收购农产品,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虽然这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用,但是长久会造成农民依赖度高,容易产生惰性和资源利用率的降低,因为可能紧紧去融合企业的发展以及收购要求,而忽略的自有土地的利用甚至是品牌能力。所以建立一个符合现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尤为重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农村经济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不论是从生态,还是经济发展的角度讲都是值得发展中国家所学习和借鉴的。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英国工业以及城市的发展模式一度与中国现行经济发展轨迹类似,都是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发展基础,在发展初期,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集中于城市和工业之中。现代农村建立了以注册制度为准的公司化模式。例如,牧场主培育自己的农产品,在市场寻求销售机会,据统计大多是以超市形式合作推出,ASDA作为英国最大的超市企业,有完善的收纳产品制度,农民可申请将自己产品拿去ASDA应征,如果被评定可以使用,将建立完善的合同制度,把货品推入货架。同时ASDA也会定期在网站挂出自己所需征收产品共农民自有选择申请。这是英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简单模式之一,一方面农民自己的产品在得到超市或企业认可后可以冠之以名,形成品牌成长,保证农民自己长远利益以及产业的长久发展,这就从而形成了最基础的市场化公司模式。另一方面,企业会主动扶植,吸收农产品,有完善的公司和法治体制,公司收入的产品也是相对有保障和好的优良资源,同时公司的地域性也比较强,地域超市可以收购地域产品单独投放当地市场,以当地为依托再把优质资源推向更大市场。商业模式先进,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前提下,商业体系完善,整体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之所以能顺利运作是他们建立起了完善的经济制度以及管理体系。是从企业到农民双方的互相协调,而不是简单的一头主动就可以获得的。此外,国外证券市场相对成熟,对于民生企业,如TESCO超市,居民会长期持有股份,因为企业会给予相对应的股份红利,真正实现股东的实际收益,这种制度也变相了成了会员模式,对于持有该超市的居民来说,他们更会乐意去自己持股的超市消费,从而带到企业的发展。对于不适合的企业,产品较次的企业,市场会选择性的淘汰,刺激了良性循环的成长。

中国目前的农村经济模式依然落后与被动,等待征收和强制统一规划问题依然严重,脱贫,改善农村经济体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套完善的体系。当前,土地流转和土地确权就是一个为了今后可市场化在打基础。一些企业现在也在积极配合和探索改善农村经济的新路,例如华润集团进驻广西,提供建设,帮助建设完善可生产生活的服务设施,实现可为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农民把手上土地租给华润合作社,每月受到相应的租金,农民可以去合作社工作,得到工资。不仅工作解决了,而且当地基础建设也得到了好的发展。对于这种大型企业而言,针对一两个地区主动出击是好的一方面。但是必须值得关注的是,并不是每个企业可以这样,也并不是所有地区都会得到企业青睐。要发展双向的政策和体系,让农民本身也可以参与进去。类似英国模式,主动把低增值的粮食改良,升级自己的产品。此外还迎鼓励发展大超市或企业的小微模式。形成三维一体的体系。例如一个A超市在城市地区有一个相对大型的超市,而在县级有中性,村级有小型,但产品归核心大超市统一收购分配等等。这种就形成了以大型超市为核心的辐射带。

国家在考虑农村经济体系转型也可以充分考虑辐射带效用,合理用于市场模式。避免简单粗暴的统一规划。充分结合现代的经济成长模式和发展方向。结合教育,法治与市场相结合,发展正规化的良性循环市场,坚决杜绝农村根深蒂固的非正规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资本模式帮助农业转型

毋庸置疑,改革和发展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相当不完善,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体系相对落后,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去改造和提高现有农村状况。虽然有国家财政作为强大的后盾,但如果充分考虑市场化的发展,就需要引入相对正规的市场化金融体系。在证券行业,资产证券化作为企业融资是一个很好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的途径。简单来讲,资产证券化就是把企业可以产生现金流的业务托管给证券公司,由证券公司打包推向市场,以资产本身稳定现金流作为收益点,对于投资者可以每年获得现金流所产生的利润回报,对于原始的企业,可以拿着投资者的资金继续开拓自己的业务经营,与此同时,作为托管机构,证券公司有监督资金流向职能,和优良资产的调查,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市场生态模式。农村经济的改革中也可以引入类似形式,把农产品的收益或者农村土地的租金作为稳定现金流,从而形成证券化资本,投放市场,一方面为市场提供了稳定产品,另一方面,农村或企业可以从中得到资金支持,由相应的第三方监督,保证资金的运作以及企业的发展。这就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市场生态结构。

总结

由于中国经济地域的长期不平衡发展,使得农村经济体制得不到好的改善。农村资源利用无效率,以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不协调发展等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村经济依然和市场化的距离差距很远,社会发展滞后,技术能力不强,整个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非正规化的程度较深。农村经济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好的发展。我国在改善农村经济的时候,决不能简单图快,要找到一套整体的完善的发展模式,建立三位一体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在思想,教育,法治,经济和社会等等方面共同迈进。不能单一的投入资金救助脱贫,要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体系。其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农民和企业双向对接模式,配合一系列辅助条件的提升,注入现代金融资产管理模式,从而形成好的良性市场体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得到好的发展。

责编:城乡新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