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 正文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

时间:2025-08-0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96 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要求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制度建设;深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动真碰硬解决问题;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深入开展农田沟渠修复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加强退化耕地治理,严格补充耕地质量验收。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利用,值得分析。


高标准农田是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具有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精心组织实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例如,截至2024年底,河南、江苏两省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永久农田面积比重均已超过80%,内蒙古创新实施四保四提集中统一管理模式,甘肃省实行问题整改与案件查办双轨推进,有效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前不久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显示,目前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到2035年力争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大、涉及面积广,越是建设任务重,越要严守工程质量这条生命线,把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建成高产稳产的吨粮田。要将重点放在田内,落实好一平、两通、三提升基本标准,支持省、市、县各级细化地方标准和实施细则,形成层次分明、上下衔接、务实管用的标准体系。因地制宜,紧扣不同地区资源禀赋,顺应耕作习惯,不断破解农田生产旱、涝、渍等卡脖子问题。加大监管力度,聚焦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实施严格缜密的全流程管理,及时发现和整改规划设计不合理、招投标不规范、施工质量不达标等突出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违纪违法行为。增加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收益,调动基层参与的积极性。


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未来,管好高标准农田就是管好全部永久基本农田,抓好后期管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最要紧的是压紧责任链条,坚持谁受益、谁负责,明确县区负总责、乡镇为主体、村级抓落实要求,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地块、每个人头,确保出现问题有人管、有人问。市场机制有助于提高管护效果,比如积极引入商业保险机构提供灾毁保险服务,分散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造成的风险,对于农田泵站、电力设施等技术性较强的设施设备,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相关机构进行专业维护。管护农田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要健全激励机制,探索多方筹措资金的具体办法,发挥村级组织、受益农户、专业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社会资本各自的作用。比如,建立工程质保金延付制,将适当比例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工程款作为5年期维护保证金;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新增耕地指标进行交易,提取部分收益注入管护基金。还可以由种植大户、经营主体向村集体缴纳一定数量的管护资金,定向用于农田设施的维护更新。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故意损毁高标准农田的行为,对因灾损毁的高标准农田要及时修复或补建,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建好、管好高标准农田,要服务于高标准农田的高效利用。一方面,强基固本,练就种好饭碗田的真本领。在田成方、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的有利条件下,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种质资源上动脑筋,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顺势而为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把握绿色转型大趋势,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高标准农田项目中增加数据监测、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田间物联网等技术工程,探索智慧化、标准化种植新模式,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科技支撑。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编:三丰           李彤

相关资讯

  • 多地密集推出“好房子”建设地方细则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日,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提供更多满足群众改善型需求的“好房子”。...[详细]

  • 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

    城乡信息参考网:减税降费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减税降费能够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扩大再生产,有助于发挥投资的乘数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减税降费可......[详细]

  •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

    城乡信息参考网:建好、管好高标准农田,要服务于高标准农田的高效利用。一方面,强基固本,练就种好“饭碗田”的真本领。在“田成方、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的有利条件下,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种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