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根治高招录取骗局 需多方共同努力

时间:2019-07-05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27 次

       录取骗局不是件新鲜事。仿佛有生长规律一样,每逢中高考结束后,就是他们最活跃的时期。近日,教育、网信、公安三部门梳理汇总了历年来涉及考试阶段的谣言,提醒广大考生高考录取特殊渠道不可信。

 

虽说阳光照耀的地方,黑暗自然会消散。但尽管有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教育部门阳光工程的不懈努力,却拦不住个别不法分子活动心眼,趁机大捞一笔。

 

从历年案例来看,骗子们并没有多高明的手段:无非是声称有特殊渠道可以入学、分数偏低也能进名牌学校云云,抓住家长与考生焦虑的心理趁虚而入。在这个层面上,除了提醒家长与考生不要轻信他人、心存侥幸外,也并没有太好的办法。

 

而其他一些骗局,仅仅提醒考生和家长增强防范意识是不够的。譬如每年层出不穷的野鸡大学、个别招生录取不规范的院校。野鸡大学这个现象并非我国独有,在教育产业发达、市场化程度更深的欧美地区也随处可见,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克莱登大学已经成为野鸡大学的代名词。

 

这些所谓的大学危害更深。一旦考生轻信骗局进入此类学校学习,损失钱财还在其次,浪费的时间永远都无可挽回。像此类骗局,仅靠家长考生提高防范显然不够,更需要执法部门、教育主管部门重拳出击,维护考生利益。

 

值得警惕的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录取骗局也正在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对考生权益侵害的方式也正在快速改变。

 

电信诈骗就是其中一种。考生的隐私信息轻而易举地被不法分子获得,进而精心设计骗局实施诈骗,有些考生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志愿填报也是侵害考生权益的重灾区。原本免费公开的信息,被商家包装成秘籍;简单的Excel数据对比,被吹嘘成大数据筛选,进而收取数万元的费用;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摇身一变就成了报考专家……

 

      想要根治录取骗局和侵害考生权益的乱象,毫无疑问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对于家长来说,只相信正规渠道获取的消息,详细了解院校、专业、志愿填报规则等内容,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受骗;对于执法部门而言,根除骗局的生存土壤、对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杨仑)

 

来源:科技日报


责编:李雪        钟 静

 

 

相关资讯

  • 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建立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45号)(以下简称《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建立国资......[详细]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城乡信息参考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婚丧喜庆的监督,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倡议书,推动移风易俗,如今婚丧喜庆简办新办成为新风尚。”...[详细]

  • 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城乡信息参考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靠的是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靠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分层分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