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 > 正文

无与伦比的柴烧之美

时间:2019-06-0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205 次



展览现场

 

     524日,在杭州青藤茶馆千杯斋内,正在上演着“柴烧之美”器物展。这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器皿静静地端坐着,仿佛是一次无声的对话,又似等待一场肃穆的检阅。

 

     传统的柴窑烧成只是用木柴作为燃料烧制器皿,现代的柴窑烧成却是用木柴作为燃料烧制陶艺作品。从事柴窑烧成的陶艺家日益增多,那么在如今这个电窑、气窑无限解放烧窑者工作量的时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舍弃安逸,而宁愿选择时长数个昼夜的辛勤劳作呢?为什么面对现代化的便利,全球的艺术家们还会不约而同地选择相对费时费力的柴窑烧制呢?

 

     答案就是:“美”。这种美绝非是寻常语言所能表述的,它是一种摄人心魄的美、一种史诗般的壮丽之美、一种值得付出艰辛劳动的美、一种只有柴窑烧成才能获得的美。这就是令艺术家们付出宝贵时间和精力的唯一原因。

 

 

 

蒋马祥 方形花器 柴烧器物

 

     侯孝贤导演曾在给故宫拍摄的纪录片里提及:“手艺是人在宇宙中给自己的一个位置”。单凭手中的技艺,能否创造出令人感动的作品,是每个陶艺人心中的疑问。而在当下社会中,以创作的态度,制作供人们欣赏和使用的陶艺器物,就是陶艺师门的心愿和使命。

 

    当拿到一件器物时,它在手中停留并获得钦慕的目光,就是它获得生命力的重要时刻。也因这一刻的认可,证明了陶艺人赋予器物灵魂的所在。器物被欣赏和使用的瞬间,观赏者和陶艺人即刻连接了彼此的世界观。也正是这样的短暂瞬间,纵使这门手艺不足以富足生活,也成为陶艺人坚持创作的极大动力。

 

    策展人林一蕙向记者表示了她的感动之情:“七八个日夜的不断烧制,窑炉的火星和投柴的艰辛终化为这些美丽的器物,陶艺人的欣喜,不以言表。烧制的日日夜夜里,艺术家许超奇眼中只有器物。”恰逢接手青藤茶馆千杯斋的展览规划方案,林一蕙便慎重决定了要制作一系列陶瓷器物展览,并举办系列讲座。于是,许超奇等成为她第一个邀请的陶艺人。“看见美院学子们如此坚持与坚守,他们的专业态度和纯粹心性,也无时不打动着我们,想必这些器物定能打动观众。‘柴烧之美’器物展,因此应声而来。”

 

在这次展览当中,我们看到有着十余年研习经验的陶艺师的心血之作,虔诚的创作之心和精湛的手工艺显露无疑。艺术家在创作中有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更有获得惊人美感的柴烧之物后的喜悦。

 

据悉,展览将于617日结束。

 

 来源:美术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假期预订的民宿去不成了 定金能退吗?

    城乡信息参考网:不少人会提前订好民宿,方便假期出行,但如果行程有变,需要退订民宿,已经交的定金能退吗?...[详细]

  • 旱涝来袭,看种粮人如何“龙口夺粮”?

    城乡信息参考网:8月4日,农业农村部防汛抗旱救灾工作调度视频会后,记者再次连线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河南省周口市、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等地种粮大户,详细了解当地灾情及抗灾情况...[详细]

  • 入职签合同,当心劳动合同“被化名”

    城乡信息参考网:实践中,有用人单位选择用劳务合同实践协议等替代劳动合同,其核心动机通常在于规避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人单位义务和成本。该案中,用人单位企图通过签订实践协议否认劳动关系,在被法院认定存在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