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正文

一块糖为啥解了纠纷

时间:2019-04-19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099 次

一块糖为啥解了纠纷

 

 如果双方好好商量,彼此做出让步,你让一尺,我退十寸,纠纷就有望和谐解决。

 

刚买了半个月的汽车停得好好的,被剐蹭出好几道划痕。这事儿任谁碰上心里也别扭。但车主刘先生没找剐蹭他车的女子索赔,而是要了对方一块糖就算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刘先生表现如此大度,风格高是一方面,更有一些细节值得注意。

 

首先,剐蹭刘先生车的女子,事发后没有趁车主不在便一走了之,而是主动报警,等着车主回来,当面承认错误,可谓真诚道歉。

 

其次,该女子家境不好,一人抚养两个孩子,生活不易,但没有刻意卖惨博取同情,而是“坚持把身上所有的大约100多元掏出来赔偿”,可谓倾其所有。

 

面对这样的“肇事者”,刘先生被感动了,不忍心要她的钱,看到女子手里拎着为孩子买的糖果,于是便出现了象征性“索赔”一块糖的场景。

 

生活中的不愉快,得到了温馨的结果,值得分析分析其中的价值点。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刘先生的车被损坏,要求赔偿是他的权利。但这个权利怎么用,用到怎样的程度,需要每个人结合实际情况去考虑,在合法合情合理的维度下去解决事情。

 

如果蹭坏了人家的车,不想担责,强词夺理为自己辩解,那么我们相信,结果可能就不会是刘先生那样的做法了。

 

提倡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但不见得要用满权利。六尺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

 

清朝有个大官叫张英。有一次,他的老家人与邻居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张家人大老远地写信到京城,让张英帮他们维权。张英回信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邻居见状受感动,也让出了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张英选择做出让步,以率先让渡权利成就了一段美谈。

 

在日常生活中,纠纷时有发生,其中总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如果双方好好商量,彼此做出让步,你让一尺,我退十寸,纠纷就有望和谐解决。

 

若是有谁锱铢必较,定会火星四溅,弄得面红耳赤,大家都难以下台收场。这个时候再来看刘先生的一块糖“索赔”,不失为解决纠纷和谐共处的一剂良方。您说呢?

 

人民日报 》( 2019032214 版)

 

责编:张慧    李岚

 

相关资讯

  • “包装式”落实,为何在基层屡禁不绝?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正是对这类“重声势、轻实干”“重显绩、轻实绩”歪风的精准纠偏。政绩的底色在实干,经不起粉饰......[详细]

  • 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

    城乡信息参考网:真正影响我们健康的,并不只是“水越干净越好”这句看似朴素的常识。干净是底线,但健康是目标,适配才是关键。围绕“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的疑问,我们不妨把视角从单一的“纯净度”拉宽到更立体......[详细]

  • 微调进餐顺序 给健康加分

    城乡信息参考网:传统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素菜、荤菜和主食同时进行,不太可能像试验研究中那样做到绝对的“素菜-荤菜-主食”的顺序,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地优化。以我个人为例,平时上班吃饭比较简单,一般先吃一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