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这些飞进春晚的“凤凰”从哪里来

时间:2019-02-0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052 次

新华社哈尔滨2月5日电(记者杨思琪)“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除夕夜,伴随熟悉的旋律,一首《朋友》亮相央视春晚,随之40只色彩缤纷的“凤凰”环绕舞台,飞向夜空,翅膀扑闪,凤尾飘扬……不少观众为之惊叹:“太美了!”


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这些“凤凰”名为“仿生扑翼飞行机器人”,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徐文福及其团队自主研制而成。“这些大型仿生扑翼机器人以凤凰的形态呈现,象征着祥瑞和谐,昭示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徐文福说。


不仅“颜值”惊艳,这些“凤凰”的“内功”也十分强大。在“飞手”的指引下,它们可以伴随乐曲旋律,时而并排飞翔,时而变换队形,完成展翅、回旋、攀升等高难度动作,以优雅姿态上演“凤凰来仪”的景象。


徐文福介绍说,与固定翼、旋翼无人机相比,“凤凰”的运动原理有很大不同。它是完全模仿大型鸟类的飞行方式,依靠扑动翅膀产生推力和升力,通过尾部控制方向、实现转弯,其中包含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仿生学、材料学、电气和控制理论等多门学科的融合创新成果。在相同的机体重量和能源容量条件下,它可飞行更长时间,最长可达一个小时。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徐文福说,研发这款机器人已有七八年时间。晚会舞台“尺寸要大、数量要多、外观要美”的要求,是个不小的挑战。该团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凤凰”的机械结构、能源搭配、外观进行了重新设计。最终,这些“凤凰”不仅能抵御3至4级风力,还克服了舞台空域受限、障碍繁多、遥控信号干扰大等诸多不利条件。


为了赶工期,来自哈工大的1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从“技术小白”到制作能手,从感兴趣到真喜欢,不少学生从中得到了很大锻炼。


该项目技术总负责人之一、哈工大(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5级博士生潘尔振说,从组装“凤凰”,到训练“飞手”,再到通宵达旦排练……团队和同学们都付出了很多。看到“凤凰迎春”最终盘旋上空,获得观众肯定,他觉得辛苦也值得了。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探究上古汉语词汇的奥秘

    城乡信息参考网:上古汉语词汇是汉语最早阶段的词汇,时间跨度长,词汇系统重要而复杂。传统意义的上古汉语词汇,一般指先秦两汉的汉语词汇,根据先秦经典文献对其进行探讨,相关成果丰硕。然而,对于先秦之前没有文......[详细]

  • 保障舞台安全不能仅靠演员“多加小心”

    城乡信息参考网:日前,某位曾在演出中因舞台机械装置突然后退而失足跌下舞台的知名歌手在社交媒体报平安,称身体状态良好、正在恢复之中,不少歌迷在慨叹有惊无险的同时,仍心有余悸。梳理一段时间以来的演出尤其是......[详细]

  • 超级英雄叙事的现代性危机

    城乡信息参考网:被影迷亲昵地称为“滚导”的詹姆斯·古恩所执导的“DC电影宇宙”(DCU)的开篇之作——新版《超人》上映。这部影片承载了华纳影业在超级英雄电影市场与迪士尼旗下的漫威电影展开“复仇之战”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