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劳苦”还要“功高”(人民论坛)

时间:2018-11-22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26 次

一场足球赛,球员们积极拼抢、组织进攻,目标在于赢得比赛;如果跑得起劲却跑不到位、挥汗如雨却进不了球,“苦劳”也就打了折扣。同样,干工作无论付出多少辛劳,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只开花,不结果”,辛苦的价值也会打上问号。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只要任劳任怨、踏实肯干,便可以一切如意。有人说,请别再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是一种负担,功劳才是你存在的条件和价值。的确,功劳是结果,苦劳是过程。功劳是工作中的成绩,苦劳只表明在工作中出了力,但出力多寡与效果好坏并不一定成正比。事实上,广种薄收、出力没绩效等现象并不鲜见。

 

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中一些人误把“劳苦”和“功高”画上了等号。有的使蛮力、简单重复,不讲究方法,尽做无用功;有的唱功好、做功差,忙不到点上,拖累了同事;有的熬时间、混日子,自以为坚守岗位,实则碌碌无为;有的打“勤奋球”,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只为在领导面前刷“存在感”……凡此种种,凌空蹈虚、沽名钓誉,本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这样的“苦劳”再多,也难成“功劳”。

 

“中不胜貌,耻也;华而不实,耻也。”干事创业、为官做人,应当表里如一、实实在在。倘若信奉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也只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不分轻重、抓而不实、庸碌无功,这类“不正确的努力”越多,越容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越容易影响党风政风。

 

做到忙忙碌碌不难,难的是做出真正的实绩。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应正确对待苦劳,摈弃蛮干,跳出事务主义怪圈;树立“不为即有过”的观念,学会“弹钢琴”,善于“踱方步”,心思用在成事上,精力放在落实上;少些事务、多些务实,少些说法、多些做法,力求干一件事成一件事。我们也应倡导正确的干部评价导向,不能只看有多忙,而要看问题解决了多少、事情办成了多少、群众得到了多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单凭结果论成败。在深化改革的路途上,处处有险滩和礁石,难免出现坎坷甚至停滞。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危害,并不亚于粉饰庸碌、劳而无功。因此,既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也要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而且,有的“苦劳”为成功积蓄了养料,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功劳”。在监督考核时,善于区分“假忙碌,无成效”和“真作为,慢成效”,防止无为者钻制度漏洞,才能既给改革者提供试错空间,也让“踩油门挂空挡”的人无处遁形。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干工作不是摆给人看的,关键是要有为。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脚踏实地、拼搏进取,我们赢得的将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功绩。


来源:人民网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

  •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有新办法新举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详细]

  •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革命精神和文化的宝藏,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