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 > 正文

广东医科大学为患者搭建生命的“临终港湾”

时间:2018-10-14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172 次

每年十月第二周的星期六是世界宁养日,今年的主题是“我,何其宝贵”。近日,记者走访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养院及其志愿服务队,该院成立17年,为8300名患者搭建起了生命的“临终港湾”。

 

累计为8300名患者提供镇痛服务

 

2001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宁养院,是粤西唯一免费为贫困晚癌患者提供镇痛治疗、心理辅导、生命伦理方面纾缓治疗的机构。

 

“很多患者被癌症细胞侵袭全身,极大部分会处在难以忍受的痛苦中,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余红珍是该服务队的指导老师,2011年正式成为宁养院社工。她讲到,走村入户陪伴和支持晚癌患者就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宁养院除了免费提供的各类止痛药,社工们还会耐心地开导、倾听患者处境和感受,直接服务进而转介其他相应的社会资源,引导他们申请低保或大病补助。

 

截至目前,宁养院及其服务队已经累计为超过8300名患者提供服务、提高生存质量。2012年,宁养院联合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地区首支宁养义工服务队,目前累计注册义工475名,由专业老师、在校医学生以及若干社会人员组成,在过去6年间服务队提供了1.37万个服务时数。

 

患者家属成为宁养志愿者

 

患者遭受病痛,患者的家属内心压力也是巨大的,所以宁养院和宁养义工服务队会定期举办一些家属团体教育和支持性活动,也会在节假日的时候借助节日的气氛,带给患者和家属们温暖。

 

2015年,一名结肠癌术后肝肺多发转移的患者,接受宁养义工的服务。病重期间,宁养义工给予了患者无微不至的照料与关怀。在患者病逝后,患者的女儿决定加入宁养义工服务团队,成为一名宁养义工,尽一己之力去帮助更多人,把她从宁养义工收获到的爱进行转换,选择把“被爱”延续到“爱人”。

 

“目前我们收留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脱离了医院治疗后想寻求更好的生存质量才来到宁养院的。有些内心会非常消极,这就要求我们在提供镇痛治疗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引导患者建立起积极看待疾病的态度。”该宁养院主任罗海清表示,“虽然不一定可以改变患者最后的结局,但至少可以提高他们临终前的生活质量,让患者活得好、走得安。”

 

来源:南方日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包装式”落实,为何在基层屡禁不绝?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正是对这类“重声势、轻实干”“重显绩、轻实绩”歪风的精准纠偏。政绩的底色在实干,经不起粉饰......[详细]

  • 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

    城乡信息参考网:真正影响我们健康的,并不只是“水越干净越好”这句看似朴素的常识。干净是底线,但健康是目标,适配才是关键。围绕“饮用水是越纯净越好吗”的疑问,我们不妨把视角从单一的“纯净度”拉宽到更立体......[详细]

  • 微调进餐顺序 给健康加分

    城乡信息参考网:传统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素菜、荤菜和主食同时进行,不太可能像试验研究中那样做到绝对的“素菜-荤菜-主食”的顺序,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地优化。以我个人为例,平时上班吃饭比较简单,一般先吃一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