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舆情 > 正文

贫困户“不感恩”,就该需要“教育”吗

时间:2016-11-10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新闻网 | 点击: 1132 次

毛建国

 

扶贫不能只盯着贫困户得到了什么,而应该着眼于还没有做什么。

 

“网红县委书记”之称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湖北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近日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近日,在一篇署名文章中,陈行甲表示,在扶贫过程中,有些贫困户“不懂感恩”,需要加强对群众的感恩教育。陈的话引起舆论热议。

 

说贫困户“不懂感恩”,其实更多表现为贫困户对于扶贫工作和扶贫干部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从现实来看,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但放在全国来看,这毕竟是极少数。有问题需要正视,但也不能夸大问题,更不能制造问题。不能把个别贫困户的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当成普遍的状态,进而就要号召什么“感恩教育”。

 

这种所谓“不懂感恩”的心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恐怕并非无中生有,它主要还是出于贫困户对扶贫工作没有信心,或者看不到希望。在一些地方,“扶贫口号年年喊,一年更比一年响”,可干了很多年还是“涛声依旧”,工作内容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扶贫成绩寥寥。

 

在扶贫没有做出成绩的情况下,何以要求贫困户要“感恩”?当前社会背景下,扶贫工作仅靠上级给一点扶贫款,发一点扶贫物资,又能解决多大困难?应看到,有些地方,确实存在“扶贫只靠口号,帮扶只靠要钱”、敷衍其事的情况,对此,很多贫困户看在眼里,疲惫在心里。这一语境下,贫困户对扶贫工作不感恩,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怀疑和观望心态。

 

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即便在现实中,一些贫困户存在消极心态,也急不得,恨不得。陈行甲说,“当干部的肯定不能与老百姓计较、赌气,因为躬身为民是当干部的本分,为了老百姓的事当干部的也应当受得了气。”对于地方扶贫官员来说,必须正视消极心态的存在,追问消极心态的由来,反躬自问一下,如果工作做到位了,成效出来了,贫困户还会“不感恩”、需要“教育”吗?

 

因此,陈行甲所谓贫困户“不懂感恩”、“加强对群众的感恩教育”的论调,更像是无的放矢。扶贫不能只盯着贫困户得到了什么,而应该及时觉察到还有哪些扶贫工作没做到位,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扶贫内容与措施,让贫困户看到希望。果能如此,贫困户岂会“不懂感恩”?

 

来源:新京报


责编:三丰   晓宇

 

相关资讯

  • 聚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助推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详细]

  • “旅行者腹泻”用药有讲究

    城乡信息参考网:又到一年国庆长假,大家在放松身心、享受旅行的同时,也要警惕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比如,有些人平时都好好的,一出门就爱闹肚子,这是怎么回事?今天,药师带您了解旅行者腹泻的那些事儿。...[详细]

  • 别让育儿假成“纸面福利”

    城乡信息参考网:育儿假是好事,但落实不了就只是“纸面福利”。推动育儿假的落地,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逐步提升人们对这一假期的知晓度和接受度。此外,不妨通过一些典型维权案例的宣传,展现育儿假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