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 正文

溶洞垃圾堆到“十层楼高”,不能曝光了才重视

时间:2025-10-02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2089 次

作者:龙之朱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一天然溶洞内垃圾堆积成山,“至少有十层楼高”,大量污水从排污管道直排溶洞内,给溶洞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威胁。927日,贵州毕节黔西市政府新闻办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初步核查,该溶洞位于黔西市红林乡金林村三组,反映问题属实。目前,正从四个方面解决问题,对垃圾开始全面清运、规范处理,并全面摸排,查清污染源头。

    有错认错,即行即改,黔西市政府诚恳对待网友批评,不遮掩,不回避,这样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是从视频看,这处天然溶洞遭遇的破坏十分严重,不仅累积了大量固废垃圾,就连污水也是经由排污管道直排洞内,让人痛心,也让人质疑,为什么当地一直没人管,非得等到有网友爆料,引发舆情,才表示高度重视?

    “十层楼高”的固体垃圾,绝不是个别老乡随意丢弃一点东西就能做到的。而排污管道直接接到溶洞里,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倾倒污水问题,这中间,或有大规模、长时段的垃圾污水投放。

    当地表示要调查污染源,恐怕需要一点较真的精神,查一查到底是什么单位把排污管道直接接到溶洞的,又是什么人把带有医疗垃圾的固废运输投放于此。不仅要调查,也要问责。

    事实上,早在2021年,毕节市就因向地下溶洞违法排放生活污水问题,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当时的通报称,毕节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工作不扎实,污水直排污染环境现象普遍存在。督察组披露毕节市向地下溶洞排污时这样表述,“当地对此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办法不多,大量生活污水长期溢流。”“实际上说一套做一套,并未采取实质性整改举措。”“长期对辖区内城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不重视、推进整改不力。”

    问题披露措辞如此明确,然而,当地向溶洞排污的情形却并未得到好转。到了20244月,毕节市检察院接到举报线索,经初步核实,发现毕节市辖区7个县区12处喀斯特溶洞存在生活垃圾污染、生活污水直排、溶洞内畜禽养殖、构筑物搭建等问题。

    其后,当地亦表示认真整改,然而,今年又曝出黔西市红林乡天然溶洞被排污的事件。可以说,在毕节,向地下溶洞扔垃圾、排污水的情形,持续多年,且一直难以禁绝。所谓的整改,往往也成了事发时很重视,事后仍不了了之。

   溶洞不仅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神秘、美丽的溶洞一旦变身“垃圾桶”,修复起来非常困难。对此,当地应该真正重视起来,把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呵护好自然生态。

    另外,当地表示要将溶洞里的垃圾清运出去,这虽是治标之策,但仍要看到,即便拉走这批垃圾,乡镇新产生的生活垃圾怎么办?关键还在于加快当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力度。固体垃圾如何处理,生活污水如何处理,都要拿出具体的措施来。

   说到底,保护环境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喊完之后依然该干嘛干嘛,而认真整改问题也不是搪塞的手段。毕节多年来向溶洞排污现象不绝、整改不力,也暴露出治理存在的问题。对此,不妨从履职尽责方面启动调查、严肃问责。(龙之朱)


来源:光明网


责编:三丰   钟静

相关资讯

  • 精细化管护交出城乡生态宜居答卷

    城乡信息参考网:万山区以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工程,通过升级园林景观、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打造宜居宜游的绿色空间,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城乡群众的生活日常。...[详细]

  • 云南喜洲村:去有风的地方 感受古村新韵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年来,随着讲述大理风土人情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作为取景地之一,喜洲古镇一跃成为云南旅游顶流,同时也带动了位于古镇核心位置的喜洲村文旅产业的发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感受......[详细]

  • 筑牢数字信任的法治根基

    城乡信息参考网: 信任是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的基石,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更新迭代和人工智能产业的纵深推进,传统的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已不能满足数字世界信息和价值的传递需求,也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