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深耕基层治理领域,以创新机制为笔、以精细服务为墨,将矛盾化解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织密服务网络、创新工作方法、凝聚多方合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路径,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
乌达区着力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治理网络,为基层治理筑牢根基。在组织架构上,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同步推进“精网微格”建设,打造“3+1”治理架构,确立148个基础网格,并按需设立商业街区、产业园区等特色专属网格,将企事业单位、商铺纳入管理,填补传统网格空白。在力量配置上,推行“网格+调解”模式,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排查化解矛盾,同时培育“邻里理事长”“董大姐平安工作室”等33个自治组织,针对物业、婚姻家庭等高频纠纷领域,用群众认可的方式解决身边事,实现治理力量全域覆盖。
为打破时空限制、优化服务体验,乌达区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在矛盾调解方面,设立“特约调解室”,借助网络平台推行“互联网+人民调解”模式,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调解,真正实现“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在日常服务中,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机制,将治理重心下沉,今年以来通过180余次议事会,高效解决停车难、宠物管理等民生问题96个。同时,全面落实网格常态化走访机制,网格长与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重点关注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等群体,建立动态民情台账,实时更新居民信息,精准掌握群众需求。
乌达区注重部门联动与资源整合,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通过召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暨“三调对接”工作会,组织政法各部门及相关单位研判矛盾形势、攻克疑难问题,推动综治中心“一站式”调处平台发挥实效,实现群众诉求“受理—调处—解决”全链条闭环。此外,将行业领域隐患摸排与网格日常巡逻相结合,双管齐下排查矛盾、化解风险。截至目前,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08件,成功率达96%,“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区)”的治理目标逐步实现,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李光美 乌达区政法委供稿
责编:茹冰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