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 > 正文

今日北京天桥,风采更胜当年

时间:2025-08-0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51 次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58】今日北京天桥,风采更胜当年

 

提起北京天桥,不独北京人家喻户晓,外地人也知道个子丑寅卯——京味小说、京味电影,哪个里面缺得了它?

 

北京天桥,在北京中轴线南段。北望,是昔日拱卫皇城、专走龙车的正阳门;南眺,是中轴线南起点永定门;东侧,则紧邻明清皇帝祭天之所天坛。

 

北京天桥,因何得名?

 

【这些文化遗存现今的模样58】今日北京天桥,风采更胜当年




北京天桥市民广场 资料图片

 

这里虽然离紫禁城不远,但以前却是一片泽国。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为了皇帝去天坛、先农坛方便,专门在此修了座汉白玉单孔高拱桥,取名天桥’——天子之桥。桥下左右两撇河沟儿,也由此有了个响亮的名字——‘龙须沟天桥印象博物馆历史顾问赵兴力向记者讲起天桥的来历,一口京腔,韵味十足。

 

随着时代变迁,天桥的样貌,也几经变化——清末,为了修马路,将原来的高拱桥改为低拱桥:1929年,为方便有轨电车通行,低拱桥被平桥取代;直到1934年,因拓宽马路,平桥被全部拆除。从那时起,天桥,就只剩下一个地名被保留下来。

 

不过,天桥享有盛名,不是因为它曾为天子专属,而是因为这里是近两百年北京民俗文化、市井娱乐的集中地,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赵兴力越说越起劲,一提起天桥,人们就会想起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的热闹场面!

 

天桥的繁盛,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北京外城扩建,天桥成为从永定门入京后的要道;而清代,汉人和商贩迁往外城居住,进一步推高了天桥的人气。由于在天坛附近摆摊不收地租,这吸引了不少商贩前来售卖杂货,逐渐形成各类小市。到了民国初年,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样杂耍、百样吃食……无不汇聚于此,天桥由此步入黄金岁月1930年《北平日报》曾做过统计,当时天桥地区开设的店铺、戏园有347家,摊棚439处,汇聚民间艺人多达数千人。天桥,成为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

 

最吸引人的,得数撂地的江湖艺人。怎么?地上画个白圈儿作场子,行话画锅’——有了锅,艺人就有碗饭。赵兴力扳着指头历数,论行当,有说书、大鼓、相声,舞弄大刀、变戏法、耍中幡……论名家,侯宝林、新凤霞、宝善林、魏喜奎、关学曾……都是从这里起步,名扬四海。

 

然而,侵略者的铁蹄,打碎了天桥的祥乐。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占领下的北平,经济萧条、民生凋敝,天桥从此一蹶不振。

 

沟里全是红红绿绿的稠泥浆,夹杂着垃圾、破布、死老鼠、死猫、死狗和偶尔发现的死孩子……沟的两岸,密密层层住满了卖力气的、耍手艺的,各色穷苦劳动人民。他们终日终年乃至终生,都挣扎在那肮脏腥臭的空气里。老舍先生在其代表作《龙须沟》里,这样描写解放前天桥一带的凄惨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整治旋即开展,残破的龙须沟被填平,腥臭的死水坑被修浚,政府投资改建新建了7处小剧场、杂技场,天桥重新燃起了复兴的希望。

 

然而,20世纪50年代后期,城市改造热潮席卷而来,天桥也因此被湮没于道路兴建、旧城拆除的工程中……

 

人们对历史街区的价值认知,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进入新世纪,天桥也开始在探索中焕发新生——

 

2012年,北京天桥演艺区区域规划完成,锚定首都演艺核心区目标,打造天桥文化全产业链,园区改造更新、演艺内容制作齐头并进,戏曲剧团批量回归;2018年,天桥演艺区与当地居民区环境同步提升;2019年,天桥艺巢计划实施,吸引更多艺术家入驻寻梦……

 

记者跟随赵兴力漫步天桥演艺区,仿佛迈进时光隧道。那老天桥的味道,重新回来了!

 

人流涌动的广场上,赛活驴的雕塑被灯光拉出长长的影子。赛活驴原名关德俊,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的天桥八怪之一。当年,他穿戴驴形道具,在三条腿板凳搭的旱桥上行走,不时用驴子散花、驴失前蹄等惊险绝活吸引观众。

 

小时候,被街边艺人的绝活儿惊掉了下巴的天桥居民马建华老人,此刻,正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看北京杂技团的新杂技《涿鹿之战》。在他看来,今天的赛活驴,不再简单地以高难度博人眼球,而是将惊险的技巧有机融入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嘿,没想到,这绝活儿没丢,更绝了!

 

既往传统里钻,也往时尚里走!北京杂技团团长杨敬荣说,是天桥的气场,给了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的勇气。

 

老天桥,正是在传统与时尚的交汇处、在艺人的坚守和创新中,一直走到今天!

 

行至板章胡同,循着绘有梅兰竹菊”“生旦净丑的京剧墙,便来到北京风雷京剧团。地道吧?是老街坊们一笔笔画的!剧团副团长焦健琪对记者说,建团86年,多少风雨一起扛,剧团和票友早就成了一家人。

 

焦健琪说,当下,传统戏曲仍在转型探索,正是戏迷们的诉求,让剧团找到了突破口——和老戏迷一起,深挖骨子老戏,一出出老剧目从箱底子重新走上舞台,迎来山呼海啸的喝彩;和新票友一道,开创融合新剧;请来青少年支招儿,创演了一批京话剧,话剧的壳、京剧的魂,让年轻人大呼过瘾。京话剧《胡同里的保姆》开票不到1小时,全部售罄,00后戏迷王逸洛告诉记者:我一人买了10场的票!就好这口!

 

老天桥,正是在艺术与市场的磨合中、在扎根人民也为了人民的情怀里,一直走到今天!

 

继续前行,眼前便是天桥演艺区最主要的剧场——拥有四个剧场、能容纳3300多名观众的天桥艺术中心。

 

这座京城最年轻的大剧院,一开业便成功推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首《剧院魅影》,改写了北京没有剧院能承接原版巡演技术要求的历史。

 

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部优秀剧目在这里演出过。但我们有更大的目标——扶持原创,用世界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天桥艺术中心负责人说。

 

2022年春,光影亲子剧《企鹅!企鹅》在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中国传统皮影戏配着南美风情音乐和光影技术,令来自哥伦比亚的主演丹尼尔惊喜得半天动弹不得

 

老天桥,正是在固本纳新的胸怀里、在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中,走向更辽阔的远方!

 

记者和赵兴力走了三天,云集天桥的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尚未走完一半。中央芭蕾舞团、北方昆曲剧院、万胜剧场……让记者充满期待。

 

古老而青春的天桥,古韵新声不断,风采更胜当年!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编:陈涛             王娟

相关资讯

  • 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

    城乡信息参考网:交通运输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环节和重要依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交通运输市场体系不......[详细]

  • 夜经济从“暑期热”烧到“四季旺”

    城乡信息参考网:专家认为,发展夜经济是推进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目前多方正加大合力,着重提升高品质夜间产品供给,扩展夜经济空间,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让夜经济从“暑期热”延伸为“四季旺......[详细]

  • 今日北京天桥,风采更胜当年

    城乡信息参考网:提起北京天桥,不独北京人家喻户晓,外地人也知道个子丑寅卯——京味小说、京味电影,哪个里面缺得了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