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在泥土中绽放的玫瑰——读《晏阳初》有感

时间:2025-02-26 | 作者:未知  | 来源:未知 | 点击: 4392 次

      城乡信息参考网电 《晏阳初》这本传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这位“平民教育之父”的精神肖像,让我们得以一窥那颗为平民教育跳动的心。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晏阳初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就像一朵在泥土中绽放的玫瑰,以最朴素的姿态,绽放出了最动人的光彩。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刻意的神化渲染,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晏阳初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定县的田间地头,他弯下腰与农民交谈;在简陋的教室里,他手把手教农民识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依然坚守教育阵地。这些细节描写,让晏阳初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能触摸到他跳动的心跳。同时也让我透过字里行间,得以窥见作者对晏阳初的深深敬意,那饱含深情的笔触,不仅是在记录一个人的生平,更是在诠释一种教育理念。


      《晏阳初》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教育、理想与责任的启示录。作为读者,我看到了晏阳初对教育的执着,对平民的关爱,对理想的坚守,这些无不令人动容。我理解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平民教育”和“生活教育”,他提出“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旨在全面提升平民的综合素质;他主张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理念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扎根泥土的实践智慧。我明白了教育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生命的唤醒;教育不是功利的工具,而是文明的传承;平民教育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关键,而是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掩卷沉思,晏阳初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在今天这个教育日益功利化的时代,他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需要我们重拾这份教育理想,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我想,这朵在泥土中绽放的玫瑰,将永远散发着芬芳,指引着中国教育前行的方向。(作者:四川省宜宾市总工副主席 杨莉)

 

辑:刘

核:张


相关资讯

  • 云南昆明五华区:共赴民族文化之约,点亮暑期多彩生活

    城乡信息参考网:8月15日傍晚,云南昆明五华区护国街道南屏步行街热闹非凡,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走秀活动在此火热开展,为市民和游客呈上一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盛宴,为暑期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作为“有一种叫云......[详细]

  • 全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培训班在伊宁举办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主办、全国市长研修学院承办的2025年第3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培训班在新疆伊宁举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部......[详细]

  • 阅读蔚然成风 文化浸润城乡

    城乡信息参考网 :近日,通辽市开鲁县麦新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分享会。年轻干部们围坐一堂,在书香氤氲中畅谈阅读感悟,碰撞思想火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