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在泥土中绽放的玫瑰——读《晏阳初》有感

时间:2025-02-26 | 作者:未知  | 来源:未知 | 点击: 4475 次

      城乡信息参考网电 《晏阳初》这本传记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这位“平民教育之父”的精神肖像,让我们得以一窥那颗为平民教育跳动的心。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晏阳初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就像一朵在泥土中绽放的玫瑰,以最朴素的姿态,绽放出了最动人的光彩。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没有刻意的神化渲染,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晏阳初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定县的田间地头,他弯下腰与农民交谈;在简陋的教室里,他手把手教农民识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依然坚守教育阵地。这些细节描写,让晏阳初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能触摸到他跳动的心跳。同时也让我透过字里行间,得以窥见作者对晏阳初的深深敬意,那饱含深情的笔触,不仅是在记录一个人的生平,更是在诠释一种教育理念。


      《晏阳初》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教育、理想与责任的启示录。作为读者,我看到了晏阳初对教育的执着,对平民的关爱,对理想的坚守,这些无不令人动容。我理解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平民教育”和“生活教育”,他提出“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旨在全面提升平民的综合素质;他主张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理念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扎根泥土的实践智慧。我明白了教育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生命的唤醒;教育不是功利的工具,而是文明的传承;平民教育不仅是改变个人命运的关键,而是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掩卷沉思,晏阳初的故事让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在今天这个教育日益功利化的时代,他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需要我们重拾这份教育理想,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一个生命都能绽放光彩。我想,这朵在泥土中绽放的玫瑰,将永远散发着芬芳,指引着中国教育前行的方向。(作者:四川省宜宾市总工副主席 杨莉)

 

辑:刘

核:张


相关资讯

  • 探究上古汉语词汇的奥秘

    城乡信息参考网:上古汉语词汇是汉语最早阶段的词汇,时间跨度长,词汇系统重要而复杂。传统意义的上古汉语词汇,一般指先秦两汉的汉语词汇,根据先秦经典文献对其进行探讨,相关成果丰硕。然而,对于先秦之前没有文......[详细]

  • 保障舞台安全不能仅靠演员“多加小心”

    城乡信息参考网:日前,某位曾在演出中因舞台机械装置突然后退而失足跌下舞台的知名歌手在社交媒体报平安,称身体状态良好、正在恢复之中,不少歌迷在慨叹有惊无险的同时,仍心有余悸。梳理一段时间以来的演出尤其是......[详细]

  • 超级英雄叙事的现代性危机

    城乡信息参考网:被影迷亲昵地称为“滚导”的詹姆斯·古恩所执导的“DC电影宇宙”(DCU)的开篇之作——新版《超人》上映。这部影片承载了华纳影业在超级英雄电影市场与迪士尼旗下的漫威电影展开“复仇之战”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