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需求

时间:2021-11-30 | 作者:未知  | 来源: 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691 次

11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这是自2000年以来,时隔21年再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关于老龄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意见》既在指导思想和原则上与《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保持一致,又聚焦新时代新形势、聚焦老龄工作,侧重既定目标任务的落实,通过创新和完善政策举措,建立制度框架,推动老龄工作落地见效。

 

营造人人参与的新局面

 

“《意见》提出,将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对未来一段时期的老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意义深远。”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王海东表示,《意见》具有如下突出特点。首先,将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文件始终,强调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做好老龄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其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调地方政府要统筹各类资源,推进优质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此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供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强调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家庭养老、个人自我养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老龄事业人人参与的新局面。最后,强化地方和部门在老龄工作中的职责,压实责任,推动落实。

 

针对《意见》提出的“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老龄化风险梯次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解释,“多元主体责任共担”涵盖两个“转变”。一方面,从单纯的家庭养老或社会养老,向由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共同承担相应责任转变,激发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变,“多元主体责任共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实现“风险梯次应对”,政府要制定政策法规,构建支持环境;市场要通过资源有效配置,实现服务转型、供给增加;家庭要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作为老年人的情感寄托;老年人则应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最终在多方努力下,满足老年群体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全面铺开

 

《意见》的一大亮点在于提出“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明确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该制度明确政府应当承担哪些养老服务、鼓励哪些养老服务、扶持哪些养老服务。”杜鹏说,可将其理解为养老服务清单,便于老年人按需申请对应服务;也可理解为政府责任清单,即政府负责养老服务的遴选和确定优先保障机制,同时指导市场调整资源投入,优化服务供给。

 

其实,早在2017年,我国就已试点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2017328日,民政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把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纳入试点。杜鹏介绍,20173月至今,广东省、山东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苏省已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逐步具备了在全国广泛铺开的条件,如今已上升至指导性文件的高度。

 

“该制度的基本做法,即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从试点成效来看,该制度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有利于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基本养老服务效率和供给水平。”杜鹏说。

 

加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衰老与多病并存、医疗与照护共需等是失能老年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意见》基于老年人健康特点和需求提出,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和保障,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员吴静说,上述服务模式,回答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吴静介绍,要推动地方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和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健康服务;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依托护理院(中心、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做实全链条长期照护服务;加强技术赋能,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积极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和护理型养老床位,带动基层服务资源投入和能力提升。

 

“失能发生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开展预防性综合干预对于降低风险和延缓进展非常关键。”吴静介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指导下,中国疾控中心正在15个省份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工作,探索以疾控部门为技术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实施主体、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模式。该项目对失能(失智)高危老年人进行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管理、膳食管理、体重管理、放松训练、抗阻训练、八段锦锻炼等在内的系统预防和综合干预,将关口前移,以延缓老年人失能失智进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医学科建设求量也重质

 

老年医学科是老年医疗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提出,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2025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60%以上。如何实现“十四五”期间老年医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王海东说,国家层面将以“三个加强”精准施力。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同时,要同步建立起一支老年医学人才队伍。今年820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已将老年医学人才纳入紧缺专业人才培养范围。2021年,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共同努力下,老年医学人才首次被纳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卫生健康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全国3291名老年医学人才正在各地接受专业培训。

 

二是加强业务指导。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对老年医学科的设置运行、人员配备、科室管理、人员配备作出明确规定。下一步,将按照这一规范加强对各地设置老年医学科的培训指导,同时把先进地区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到全国。

 

三是加强督导考核。“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指标已被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的监测评估和试考核指标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推动将这一指标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考核实施方案》。


来源:健康报


责编:李霞     王澜

相关资讯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

  •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有新办法新举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详细]

  •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革命精神和文化的宝藏,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