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 > 正文

解“秋乏”防“秋燥” 试试这几招

时间:2021-08-20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807 次

    市民薛女士:明日出伏,但感觉近日气温仍很高,盛夏余热未消。想请专家介绍一下,这个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

 

    “夏季生活点题服务”专栏记者:市中医一附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孙庆提示,“出伏”并不等于秋天真的来了,此时,天气还是比较热,市民要当心“秋老虎”发威。

 

     在盛夏时节中,由于人们常会大量出汗,容易使人体水盐代谢失调以及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会过度消耗能量。出伏后,渐渐进入秋季,人体出汗减少,人体热量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将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于是机体可能会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此时,人往往会变得懒洋洋的,常无精打采、哈欠连天。人们在日常起居方面应做到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收敛,缓解“秋乏”。此外,天气虽然依旧有些热,但在晚上睡觉时尽量不要使用空调制冷。因为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往往是白天热、夜间凉,如果晚上使用空调制冷,容易使人出现身热头痛、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出伏后,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加大,气候趋于干燥。在这样的天气里,人的皮肤很容易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嘴唇干燥,嗓子发干,民间称之为“秋燥”。为缓解“秋燥”,要注意多喝粥、多饮水,尤其是多饮用一些蜂蜜水。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梨、葡萄、香蕉、红薯、菠菜、番茄、芹菜等。刚刚出伏时暑热未消尽,可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等,以消暑敛汗,健脾开胃。在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还宜进食酸味之品以收敛肺气,如橘子、柠檬、柚子等,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以防泻肺气。

 

     刚刚出伏时,常会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很容易令人心情烦躁。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多到户外走走,多晒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爬山、慢跑等,有利于身心舒畅。


来源:今晚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普及安宁疗护,需更多理解与配合

    城乡信息参考网:安宁疗护从试点走向普及,需要更多理解与配合。从患者家属的观念转变,到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从支付机制的完善,到社会支持的强化……每个环节都需多方协同。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终末期患者在生命......[详细]

  • 悄然走红的“养雌粉”,是养生新方还是健康陷阱?

    城乡信息参考网:最近,“养雌”的概念悄然走红,宣称可以改善经期不适、久备不怀、面色苍老、更年期不适等问题的“养雌粉”成了不少女性钟爱的食养产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苗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详细]

  • 体重管理,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城乡信息参考网: 不久前,中华预防医学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分会发布的《成人健康体重管理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73%的受访者表达了体重管理期望,64%愿意付诸努力,真正行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