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高价“培养童星”坑爹坑娃,谁管?

时间:2020-06-2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143 次

背景:《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一些家长为实现孩子的演艺梦想,一步步掉进一些儿童才艺培训机构和演艺经纪机构联手设置的高价陷阱,投诉无门。有受访家长花3万元换来5天培训和2个镜头。

 

小蒋随想:陷阱套路大致如下,一些儿童才艺培训机构招收儿童演员,宣称择优选拔,孩子可获登台、演戏机会,诱使家长签下高价童星包装协议——当然,包装费得由家长掏。某些孩子好不容易出境,撑死了当群演。培训机构和演艺公司合伙捞钱。

 

灰色产业链能够得逞,源于抓住了一个严重不对称、挑动了一种成名心、打了一个擦边球

 

数据显示,我国212岁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少年儿童每年超过1亿人次,但电视台、演艺市场能够提供的登台机会很有限。物以稀为贵,貌似掌握稀缺资源者有了忽悠的资本,利用名额、信息不对称大做文章。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正中大忽悠下怀,被培训机构一吹孩子有天赋”“该培养,难免动心。家长投入和预期一路走高,甚至在不能半途而废心态下,一次次被不良机构牵着鼻子走,成为一茬又一茬被割的韭菜

 

登台就能成名吗?若此,跑龙套的、在影视城外天天蹲戏的群演到哪儿说理去?即便一些家长回过味来,但当初签的包装协议没有包成名得利条款。对培训机构和演艺公司而言,让孩子在镜头前一闪而过也算登台,就不违约。协议是人家拟好的,怎么可能给自己挖坑?

 

为免上当受骗,有专业人士给家长支招,给出一些鉴别方法。但须指出,关键还在家长对教育是否有正确认识,能不能保持平常心,会不会脚踏实地。如果家长心浮气躁、渴望一夜成名、期待母以子贵,可能使孩子肩负不可承受之重,难免成为不良机构的目标。究竟是帮孩子圆梦,还是圆家长的梦,值得为人父母者思考。为了孩子好是不是真对孩子有益,别稀里糊涂。

 

儿童演艺培训灰色产业链在各地都有,教育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单位不能作壁上观。加强治理、整顿、规范,惩处浑水摸鱼、欺诈违法,是驱逐劣币的职责所在,更是净化市场的应有之义。

 

选择是一种权利,想当明星的人们也别忘了平凡造就伟大

 

来源:人民网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谨防“校园树洞”沦为谣言“发酵池”

    城乡信息参考网:“校园树洞”的价值在于为情绪提供安全出口,而非滋生恶意的阴暗角落。唯有个人守底线、平台尽责任、高校强引导,才能让“校园树洞”真正发挥倾听治愈、信息互通的功能,回归“安全、理性、有价值”......[详细]

  • 每天50万份的上海校园餐,究竟有没有“问题”?

    城乡信息参考网:校园食品安全,从来不是小事,校园餐已经是“磨破嘴”的问题。关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乎社会对教育环境的信任底线。学生餐的管理难点,就在于链条较长、环节较多,......[详细]

  • 乌达区流动法律超市进校园 筑牢成长防护网

    城乡信息参考网:为强化中小学生的法治观念,营造优良的校园法治氛围,助力青少年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成长,10月9日至11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委政法委、乌达区法学会联合乌达区妇女联合会等部门把“流动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