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 > 正文

高价“培养童星”坑爹坑娃,谁管?

时间:2020-06-2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093 次

背景:《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一些家长为实现孩子的演艺梦想,一步步掉进一些儿童才艺培训机构和演艺经纪机构联手设置的高价陷阱,投诉无门。有受访家长花3万元换来5天培训和2个镜头。

 

小蒋随想:陷阱套路大致如下,一些儿童才艺培训机构招收儿童演员,宣称择优选拔,孩子可获登台、演戏机会,诱使家长签下高价童星包装协议——当然,包装费得由家长掏。某些孩子好不容易出境,撑死了当群演。培训机构和演艺公司合伙捞钱。

 

灰色产业链能够得逞,源于抓住了一个严重不对称、挑动了一种成名心、打了一个擦边球

 

数据显示,我国212岁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的少年儿童每年超过1亿人次,但电视台、演艺市场能够提供的登台机会很有限。物以稀为贵,貌似掌握稀缺资源者有了忽悠的资本,利用名额、信息不对称大做文章。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正中大忽悠下怀,被培训机构一吹孩子有天赋”“该培养,难免动心。家长投入和预期一路走高,甚至在不能半途而废心态下,一次次被不良机构牵着鼻子走,成为一茬又一茬被割的韭菜

 

登台就能成名吗?若此,跑龙套的、在影视城外天天蹲戏的群演到哪儿说理去?即便一些家长回过味来,但当初签的包装协议没有包成名得利条款。对培训机构和演艺公司而言,让孩子在镜头前一闪而过也算登台,就不违约。协议是人家拟好的,怎么可能给自己挖坑?

 

为免上当受骗,有专业人士给家长支招,给出一些鉴别方法。但须指出,关键还在家长对教育是否有正确认识,能不能保持平常心,会不会脚踏实地。如果家长心浮气躁、渴望一夜成名、期待母以子贵,可能使孩子肩负不可承受之重,难免成为不良机构的目标。究竟是帮孩子圆梦,还是圆家长的梦,值得为人父母者思考。为了孩子好是不是真对孩子有益,别稀里糊涂。

 

儿童演艺培训灰色产业链在各地都有,教育主管部门、市场监管单位不能作壁上观。加强治理、整顿、规范,惩处浑水摸鱼、欺诈违法,是驱逐劣币的职责所在,更是净化市场的应有之义。

 

选择是一种权利,想当明星的人们也别忘了平凡造就伟大

 

来源:人民网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城乡信息参考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而城乡差距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在于教育的差距,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就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性人才,人才的培养......[详细]

  • 用心用情做好毕业教育

    城乡信息参考网: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鲜明底色,是支撑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绵延发展的精神纽带。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理想与现实碰撞,都更加考验个体乃至一......[详细]

  • 推动促就业工作整体再加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陈奕君主持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廖品琥介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情况。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民营服务业发展交流商会、润建股份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