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艺术图录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

时间:2020-06-0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747 次

在书画鉴定里面,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是鉴定的主要依据,其他如印章、装裱等都属于鉴定的辅助依据,艺术图录也是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之一。艺术史学家白谦慎先生曾说:“在我的老师班宗华先生那个年代,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图片,记忆各家画风和作品的局部细节。”这个即是说明了作品图像对于书画鉴定的重要。因为书画鉴定首先是通过眼睛来观察书画作品本身,然后经过理论分析,而得出鉴定的结果。而在得出结果的过程中,前期是有大量的图像资料记忆储存在大脑里面,可以提出来与之比对,大脑里面的图片资料越多,得出的结论会越接近事实。

 

如果你对一个人很熟悉,即使只看到某人背影或者听到了其声音也知道是谁一样。在书画鉴定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很多的鉴定界前辈都是博闻强记,这是他们成功的因素之一。20世纪的书画鉴定大家王季迁先生一生活跃于艺术品市场中,在他的鉴定生涯初期就已经在博物馆中至少看过7000余件作品。图像会直观地让人了解艺术作品主题和意义。所以记忆图片、阅读图录是利于书画鉴定的。

 

从现在文献资料看,我们重视研究图录的历史比较早,且图录研究是文献研究的一种。宋代学者郑樵在其《通志》一书专门有《论图谱》一文,兹录部分如下:“今总天下之书、古今之学术,而条其所以为图谱之用者,十有六:一曰天文,二曰地理,三曰宫室,四曰器用,五曰车旗,六曰衣裳,七曰坛兆,八曰都邑,九曰城筑,十曰田里,十一曰会计,十二曰法制,十三曰班爵,十四曰古今,十五曰名物,十六曰书。凡此十六类,有书无图不可用也。”对于图谱的文献价值和功能都提出了看法,并特别指出,书,要图文结合才好。这个理念和我们现在出版图书一样,讲究的是图文并茂,读起来会比较轻松。

 

再者,南宋王应麟编撰《玉海》204卷,里面有很多章节是以各种图样来表示天文、地理、官制、食货等21门类。以及部分金石学著作如《宣和博古图》、吕大临《考古图》等也是以图成书。可见,以图像形式编撰书早在宋代就已经盛行。从以上举出的书籍来看,图像成书的形式主要用于科技、生活类多,而书画类还是以文字著录为主,由于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书画图录以文字著录形式,宋朝后持续了比较长的时间。

 

我们查阅著录书的作者,多数在鉴定上下过很大功夫,对我们现在还有借鉴意义的历代书画著录书,如宋代《宣和画谱》、宋代米芾《画史》、明朝张丑《清河书画舫》、清朝高士奇《江村销夏录》、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乾隆《石渠宝笈》、清朝蒋光煦《别下斋书画录》、清朝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清末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等。以上这些著录书从作品的纸绢、尺寸、形制、书体、款识、装裱、题跋、图章、来源、拆改、变动或者评论和鉴定意见等内目都有很详细的记述,尽管缺少图像的记载,但只要我们仔细审读了这些著录书,也能大致了解书画面貌,同时,传达出来的书画鉴赏理论知识是很实用的。

 

余绍宋曾评论《画史》一则云:“辨古服制一条最精,乃作故事画不可不知者。”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在鉴定某一件书画作品前,可以通过著录了解与该作品有关情况,以此与实物对比,为鉴别做出正确的判断提供帮助。对于想要学习鉴定书画的人来说,这些书也是必备的工具书籍。同时,很多在这里面著录过的作品现在都有留存下来,我们稍有留意会在各个博物馆里看到原作。

 

近代随着印刷术和照相术的发展,有关艺术图录的书籍也逐渐多起来。图录是图像学的研究范畴,诚如,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定义:图像学是对视觉艺术的历史探究。图像学是西方研究艺术史的方法之一,在国内的具体实际运用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从现在艺术史研究表明,图像学研究对于书画鉴定是有帮助的。我们大脑对于图像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通过整理统计,近代有代表性、图文结合以及在现在艺术品市场中运用比较多的图录,分为以下几类:藏品类图录、展览类图录、印鉴类图录、拍卖图录。每个类别举例如下:

 

1.藏品图录。这类图录一般都是以公藏作品为主,且编撰的人员书画研究都有比较高的造诣。在现在艺术品市场中,受市场青睐的,如1908年由黄宾虹、邓实创刊的《神州国光集》;193010月起至19369月止的《故宫书画集》;1959年,郑振铎编《中国历代画集》;1983年由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等人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共计24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与杨仁恺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一起参阅研读;2005年由浙江大学和浙江省文物局主持开展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编纂、出版。东西很好,价格也不菲。

 

2.展览类图录。一些大型的博物馆机构、艺术院校、美术馆以及名人艺术馆、纪念馆等策划出版的学术展览书、作品集可以关注,因为这些公立的机构,对待这些展示活动时,一般都会比较严格,也会请一些专家学者对展品背书,撰写一些研究型文章。如1936年《支那名画宝鉴》虽距今70余年,因其具有极高的存真性和稀见性,仍是公认的中国古画鉴赏必备书,被古画藏家奉为判断古画真赝的鉴宝圭臬,在拍卖艺术市场屡受热捧,现在市面上有重版。其它还有1937年薛君铨编《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名家书画集》等。

 

3.印鉴类的图录。对于收藏古代书画作品来说,比对印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旁证。据记载,1940年王季迁、孔达为合写《明清画家印鉴》图录,他们花了三年时间,看了当时全国90%的书画。此后,这书也成了王季迁买画常用的旁证之一。《明清画家印鉴》是鉴定界最早编撰的图录,收录了明清大画家、收藏家的各种印章。1987年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收录了自唐代至现代已故著名书画家及收藏家共1228人的印鉴和款识计23000余件。2008年由钟银兰主编《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套装上下册)》共收录上自唐代,下迄近现代已故鉴藏家共634人的15000余件印鉴。

 

4.拍卖图录。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大小拍卖公司井喷式发展,各大拍卖公司通过印制拍卖图录架起了公司与藏家的沟通桥梁。有了拍卖后,很多我们在书上看的黑白插图作品原件逐步流入了市场,而这些流入市场的途径都是经过各大拍卖公司。如20181126日,宋苏轼《枯木竹石图》出现在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会上,且拍出4.1亿港币天价。所以,一些好的拍卖公司的拍卖图录,都是可以用来学习的好材料。经过笔者十来年市场经验,如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图录可供学习参阅,尤其是古代专场的图录,拍卖图录上尽可能地把作品信息都识文出来,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以上归纳的这些书籍,如果经常翻阅记忆对于书画鉴定大有裨益。

 

笔者经验,如购买艺术图录,尽可能选择艺术家全集,因为全集比较翔实记述了艺术家一生经历,囊括了各个时期的艺术代表作品。如《八大山人全集》等,都是很值得学习的参考资料。如果艺术家没有全集的,选择精品集,尽量不要购买合集或者选集。购买艺术图录时,出版社以及编者亦是要注意的因素。

 

实践表明,多阅读前人著录书鉴定经验知识,初读可能不一定明白,古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自会在脑海浮现出图画形式;多阅读和记忆艺术图录于鉴定十分有用。(彭晓东)


来源:美术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