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 > 正文

加强“闭环治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时间:2020-03-22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99 次

北青报:加强“闭环治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原标题:加强“闭环治理”严防境外疫情输入


本报特约评论员

 

今日社评

 

既要在源头上摸清境外疫情可能输入的基本走势,确保在底数清的情况下精准施策,也要在海关、边检、机场、铁路等中游环节做好排查检测和协助转运隔离工作,以此切断传播链。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群防群控工作力度,做好相关人员回到社区后各个环节监测管理,实现从口岸入口到社区的无缝衔接,形成疫情防控治理闭环。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18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会议要求,要落实外防输入重点任务,完善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和入境人员核查机制,航空运输、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要形成闭环。要完善同有关国家的防控策略协调机制,加强防控和救治经验分享,推动联合科研攻关。

 

经过举国上下艰苦努力,目前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已经走出最困难、最艰巨的阶段。据国家卫健委通报,318日我国内地首次无新增本土疑似病例,湖北除武汉以外地区已连续十几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确诊病例多系境外输入。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已成为当前疫情防控主战线的关键时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其中提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治理思路和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如何有效筑牢境外疫情输入的防火墙,考验着政府坚持不懈加强疫情防控的治理能力。或许在有人看来,只要把入境者挡在国门外,即可万事大吉。但是,且不论这样做会殃及入境者中未感染病毒的人,单从正常的经济人文交往角度考量,如此“封国”也不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因此,若要有效阻击境外疫情的输入,确保前期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不功亏一篑,还需要另辟解决问题的蹊径。

 

现有医学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靠飞沫传播。虽然这种传播方式在没有物理隔离的情形下,可以非常容易地让接触者感染,并通过人传人的方式大面积蔓延,但新冠肺炎病毒也有一个致命弱点,即只要不让其与人接触,其传播能力再强,也没有致人感染和蔓延的机会。针对新冠病毒的这一传播特点,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过程中,只要把可能已感染病毒的入境者隔离在相对空间之内,就能有效阻击和杜绝病毒再次感染和蔓延。也就是说,对于境外疫情输入的防范,只要对可能已感染病毒的入境者进行“闭环式”隔离,就有可能收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故此,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需要有“闭环治理”思维。作为一种基于连续封闭管控原理的治理模式,闭环治理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对治理对象实现最大限度的管控,让其只能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自我运行。闭环治理的这种基本特征,契合了新冠肺炎病毒及早隔离就能防止感染和蔓延的防控要求。此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落实外防疫情输入重点任务,“航空运输、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要形成闭环”,要求在“大闭环”中对可能感染的入境人员进行隔离,可谓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

 

具体而言,对境外输入疫情的闭环式治理,既要在源头上摸清境外疫情可能输入的基本走势,确保在底数清的情况下精准施策,也要在海关、边检、机场、铁路等中游环节做好排查检测和协助转运隔离工作,以此切断传播链。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群防群控工作力度,做好相关人员回到社区后各个环节监测管理,实现从口岸入口到社区的无缝衔接,形成疫情防控治理闭环。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外防疫情输入的压力巨大,丝毫不能有任何松懈。在对境外疫情输入坚持急在治标的同时,也需着眼于重在治本,标本兼治构建起闭环治理长效机制,我们就能有效遏制境外疫情输入蔓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编 :管理员

 

相关资讯

  • 推动优化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全球叙事

    城乡信息参考网:当前,全球化深度交融,国际传播格局深度重构,面对单边主义撕裂、技术革命重塑与文明冲突加剧的时代困局,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核心要义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详细]

  • 溶洞垃圾堆到“十层楼高”,不能曝光了才重视

    城乡信息参考网:据媒体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贵州毕节黔西市红林乡一天然溶洞内垃圾堆积成山,“至少有十层楼高”,大量污水从排污管道直排溶洞内,给溶洞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威胁。9月27日,贵州毕节黔西市......[详细]

  • 以自主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从全面跟跑到并跑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基因编辑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