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健 > 正文

天冷了,慎防心血管问题

时间:2019-12-09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1109 次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冬季成为各种疾病的多发季。如机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抵抗力下降,一些“老毛病”特别容易复发,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便是其中之一。

 

研究显示,寒冷环境中,血管持续收缩,出汗较少,且血液粘稠运行缓慢,冬季的血压居高难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在5℃以上,温度每降低10℃收缩压显著升高5.7mmHg

 

同时,冬季天气干燥,唇、鼻等部位的干燥很容易为细菌大量入侵提供通道,增加感染几率,而感染会加重包括冠心病在内的各种心脏疾病。此外,很多人在冬季爱久坐,冬季室内通风不良,湿度不易控制,加之南方多数家庭缺少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造成血液循环不畅、人体新陈代谢紊乱,也容易诱发心血管病症。

 

而在日常生活中,心血管病易发人群,日常如若出现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七种症状,要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就医。

 

胸痛:应警惕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排便等因素引起的胸痛;心悸:心跳加速、心律不齐;呼吸困难:渐进性、逐步加重的呼吸困难;突发耳鸣:耳内的血管细小,对外界的各种刺激非常敏感,容易发生痉挛。微小的血栓也容易堵塞耳内微循环。当耳朵内出现异常声响时,应警惕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紫绀: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眩晕:常有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出汗及血压下降症状;疲劳:心脏病发病常有的症状。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

 

1.冬季气温降低,要注意保暖。在供暖的房间内,出门前应先在门口打开门适应,避免直接出门时,冷空气刺激血管,造成心脑血管意外。

 

2.生活规律要稳定,尤其是有晨练习惯的人,应以上午10点以后或者下午为宜。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因此,不宜过早进行晨练。

 

3.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

 

4.注意控制血压,经常测血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5.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于兴奋或因生闷气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来源:新华网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民盟日照东港区支部开展城乡健康养老情况专题调研

    城乡信息参考网 :7月13日下午,民盟日照东港区支部组织开展城乡健康养老情况专题调研。民盟日照东港区支部主委、区科技局局长焦自栋和支部部分盟员参加活动...[详细]

  • 保健品“营养指导”乱象调查

    城乡信息参考网: “产品包装上明明写的食用量是每日1-2片的维生素C,‘营养师’却建议我爸妈一天吃30到40片。”江苏的杜女士近日向记者反映,某保健品“营养师”向其家人进行不专业的营养指导,不仅夸大保......[详细]

  • 芒种时节防“苦夏” 养生清补忌贪凉

    城乡信息参考网:“‘苦夏’不是一种具体的疾病,而是一种季节性、功能性的失调状态。”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郭斌说,“苦夏”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指在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环境下,人体汗液难以蒸发,热量蓄积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