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正文

城区教师犯错“流放农村” 加剧城乡教育失衡

时间:2019-07-05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35 次

中青报:城区教师犯错流放农村加剧城乡教育失衡

 

71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一位基层教师的文章:最近,他所在的乡村学校迎来了一名城里老师,而3年前,在一个学期的中途,曾来过3名城里教师。两次都是因为城里老师组织和参与有偿补课受处分调来的。这位基层教师跟同事们想不通:为何城里老师违纪犯错就往咱乡村学校调?到乡村任教什么时候成了一种处罚手段?

 

在我看来,让犯错教师换个环境,避免犯错老师在原岗位上导致师生矛盾、家校矛盾升级,有利于其放下思想包袱,改正错误,是正常且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问题在于,在实际操作中,从好学校调到差学校,从城市学校调到乡村学校,往往被视为对教师的处分。安徽太和县将某犯错教师调往农村中学,同时高调宣传调去的是农村高中,就是基于这样的惩罚思维

 

将教师的调动,视为对教师的奖励或者惩罚,当然有其现实性。这个现实性就是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但如果将教师调动与奖惩挂钩,看似是论功行赏”“论罪定罚公平竞争,却造成了更大的不公,并且形成了对农村学校、农村师生官方认证的教育歧视,成为加剧城乡教育不平衡的软件因素

 

调离本身不是一种处分措施,只是达到人岗相适的一种组织管理手段。将调离与奖惩挂钩,使农村学校成为犯错教师的流放地,不利于农村学校吸引优质师资和生源。农村教师和学生会有被羞辱感和被抛弃感;原本诚心到农村服务的教师也会产生顾虑,怕被人误以为是自己能力不足或者犯了错误被发配农村”……

 

这些心理问题和对乡村教育的实际伤害不容忽视。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资源向农村倾斜?当然不该是豆腐渣教学楼、犯错教师,而理应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城乡教育的客观差距,不是将调动作为奖惩的依据,而是实现城乡教育平等的动力。那些羞辱农村师生的管理方式,真的该清理一下,扔进垃圾堆了。


来源:人民网


责编:李静       王茹

相关资讯

  • 一颗“致富薯”的丝路之旅

    城乡信息参考网:深秋的河湟谷地,晨雾尚未散尽,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南北山地区已是一片忙碌。随着挖掘机铁臂翻卷,一颗颗表皮光滑、芽眼浅少的“乐薯1号”“青薯9号”滚落田垄,农户们分拣、装袋、过磅,笑声在山......[详细]

  • 警惕养老服务消费陷阱

    城乡信息参考网: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银发经济迎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养老服务消费中一些“坑老”“骗老”行为和不良营销手段时有出现。为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详细]

  •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不是终点

    城乡信息参考网:日前,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出行、T3出行将最高抽成降至27%,曹操出行则降至22.5%,引发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