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正文

把脱贫希望送到家门口

时间:2019-04-19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78 次



浙江省玉环市龙溪镇山里村“玉环市乡村振兴学院”巾帼课堂上,30多名农家妹正在党员志愿者老师的辅导下,免费学习制作手工包。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东漳堡乡鸡泽屯村农民在“微工厂”内编制藤椅。

 

“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一些贫困户干劲十足,却被两种“遥远”挡住了致富之路。其一是路途遥远,一些人因为需要照顾一家老小或家中有地要种而分身乏术,难以外出打工挣钱;其二是能力“遥远”,由于缺乏生产技能、市场信息,加上个体力量有限,空有热情却无法脱贫。这该怎么办?一些地方的经验值得参考。

 

河北邯郸肥乡区鼓励当地的劳动密集型、手工加工型企业在村设置“微工厂”,让村民就近就业;浙江玉环山里村开设“乡村振兴学院”巾帼课堂,让农家妹学习手工包制作技术,特色工艺品与农业旅游形成联动,提升创业能力。从扶贫微工厂、送就业到户,到农家小课堂、送技能进村,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不再是梦想。政府与企业送上门的,不只是慰问品、慰问金,更是实实在在的致富机会。

 

“两业兴,百姓富”,有的地方曾这样总结扶贫经验。的确,就业扶贫与产业扶贫是精准帮扶的重要举措,二者应当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围绕产业需求开展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他们才能更好地就业、创业;企业用工不再难,创业不为人才愁,相关产业将迅速孵化培育,乡村经济会发展得更好,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农户+企业”的就业模式,“培训+就业”的技能帮扶,都是实现个人、企业与社会多赢的“妙招”。

 

2018年我国共减少贫困人口1386万人,贫困发生率同比下降1.4%。如何巩固成果、乘胜追击,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好政策、好岗位、好技能到村到户到人,是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一剂良方。从“要我富”到“我要富”,乡亲们用双手绘就收获的金色,将成为脱贫攻坚的最美底色。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管理员

相关资讯

  • 一颗“致富薯”的丝路之旅

    城乡信息参考网:深秋的河湟谷地,晨雾尚未散尽,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南北山地区已是一片忙碌。随着挖掘机铁臂翻卷,一颗颗表皮光滑、芽眼浅少的“乐薯1号”“青薯9号”滚落田垄,农户们分拣、装袋、过磅,笑声在山......[详细]

  • 警惕养老服务消费陷阱

    城乡信息参考网: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银发经济迎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显示,养老服务消费中一些“坑老”“骗老”行为和不良营销手段时有出现。为更好满足老年人服务需求......[详细]

  •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不是终点

    城乡信息参考网:日前,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出行、T3出行将最高抽成降至27%,曹操出行则降至22.5%,引发关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