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正文

为牧民24小时不关机(十九大代表风采)

时间:2017-10-02 | 作者:未知  | 来源:中国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327 次


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潘志荣是汉族,却能说一口流利的蒙古语,蒙古族群众都说他讲的是“听得懂的法律”。从检30年来,潘志荣办理的600多个案件,无一错案。今年,潘志荣接手一起刑事案件,多方了解后得知嫌疑人年龄小,是无意犯下的过错。潘志荣多次找到被害人进行沟通,反复劝解,拉近了与被害人的心理距离,得到了被害人的谅解。

 

因为干旱,满都拉镇巴音哈少嘎查牧民阿迪亚的几百头牲畜饮水困难,人喝水也成了问题。地下水位下降,打井难度极大,仅靠阿迪亚自己根本无法解决。下乡回来,潘志荣连忙协调水务局技术人员到阿迪亚家做现场勘探,找到合适的水源,又帮助协调专项资金。当近200米的深水井冒出汩汩清泉,阿迪亚一家对潘志荣充满感激。

 

2011年任基层检察室主任起,潘志荣就开始了“游牧”办公,全旗近七成的牧点他都去过。“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加上许多农牧民法治意识不强,如果在办公室里等案件,一年也等不上几件。”潘志荣说,“所以必须主动出击,通过巡回走访,跟农牧民广交朋友,才能更多了解和发现群众所急、所需、所想。”

 

达茂旗地处边境,气候条件恶劣,潘志荣却几次放弃留在市区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边疆。

 

妻子杨淑梅怕丈夫在外面吃不好、休息不好,经常在潘志荣兜里备些钱以防急用。可是,一向节俭的潘志荣却总是钱不够花。“后来,我才知道他经常借钱给牧民,还资助学生。”这些年下来,潘志荣以个人名义为农牧民担保的贷款有20多万元,自掏腰包资助农牧民群众近5万元。

 

潘志荣每年有2/3的时间工作在农牧区,为方便服务农牧民群众,潘志荣专门制作发放了5000多张蒙汉双语“检民联系卡”,始终兑现24小时不关手机的承诺,被群众称为“一叫通”。从2013年开始,潘志荣将走访牧户的情况记录成民情日记。如今,这本厚厚的日记已经记了近10万字,成为检察工作和群众工作的“晴雨表”。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02日 04 版)

 

 

 

责编:长弓  实习生鲍群华



相关资讯

  • 630余家媒体集中发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县级融媒体中心630余家媒体发布报告,发布媒体数量较去年增加50余家,部分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一步扩大报告范围,吉林、四川等18个省份实现省市县三级媒体覆盖......[详细]

  • 王安石作文“不近人情”说辨正

    城乡信息参考网: 清人魏禧论王安石文,称之“如高士谿刻,不近人情”(《魏叔子文集》),刘熙载更具而论曰:“介甫文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语语自腑肺中流出,他文却未能本此意扩而充之。”(《艺概》)诚然......[详细]

  • 推进城乡融合 让幸福“无差别”

    城乡信息参考网:“社区将继续拓展‘城乡融合’的覆盖范围,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努力让进城居民在社区享受到更便捷高效、更温暖贴心的服务。”团结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学萍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