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西 > 正文

虚假慈善岂能成流量生意

时间:2023-03-0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307 次

近日,在某短视频平台,自媒体博主云南波波展示了大凉山一名老人和小女孩的简陋生活环境,称女孩是老人捡来的孤儿,两人相依为命。不少网友看后,直呼太心酸,纷纷留言想要资助这个家庭。不过,有媒体经过实地采访后发现,这名博主的多条视频内容都是导演的。

 

这名网络主播在当地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慈善造假。他自称资助了一名老人3000元,但是拍完视频,又收回了其中的2800元;他安排老人在一个放农具的小屋中拍摄视频,然后说老人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当这些谣言一一被揭穿时,不难看出这名打着慈善名义的网络主播,为了流量、为了变现多么谎话连篇。这样的行为,不仅抹黑了当地的形象,否定了当地政府为了改善民生福祉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同时也欺骗了网友以及那些被诱导参与拍摄虚假慈善视频的当地百姓。

 

一些网络主播关心偏远地区群众的生活,希望能够为当地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这份善意我们是欢迎的,但是这种卖别人的惨挣自己的钱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名网络主播的虚假慈善行为,不管是从其过程来看,还是其所产生的结果来看,都是消极的、负面的,因为他最初的目的,就带有极大的功利性,而并非为了帮助当地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网络时代,通过网络卖惨以博取别人的同情,然后获得各种帮助、捐助的现象并不少见,但是很多人是拿自己来卖惨,而上述网络主播则是拿别人来卖惨,然后为自己换取流量和收益。在这些主播的眼里,当地的老人和孩子,只不过是他吸引眼球、增加流量的工具,这是对当地百姓一种赤裸裸的利用。

 

据了解,随着这起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凉山州相关部门正在对云南波波及相关事件展开调查和处置。但是在笔者看来,仅仅依靠当地有关方面对一些无良主播严防死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彻底遏制和杜绝此类现象,关键还是在于直播和短视频平台。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重点加强对此类短视频的审核力度,主要围绕视频的真实性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和审核,并畅通网民投诉举报机制。对于投诉和举报,平台要在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和处理;另一方面,对于涉嫌弄虚作假,进行虚假慈善行为的主播,要给予扣分、禁言、封号等必要的处罚。只有让这些主播为自己的虚假慈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有力警示其他主播,净化网络生态。(苑广阔)

 

来源:法治日报


责编:李睿         王茹

相关资讯

  • 网约车平台降抽成不是终点

    城乡信息参考网:日前,滴滴出行、曹操出行、T3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集体发布降低抽成通知,其中,滴滴出行、T3出行将最高抽成降至27%,曹操出行则降至22.5%,引发关注。...[详细]

  • 北上广深旧改提速助力城市换新颜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城中村及旧城改造项目进入密集施工与规划落地期,城市更新呈现提速态势。地方政府在征拆安置、产业导入、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协同推进,城市旧貌换新颜。...[详细]

  • 7月末外储规模小幅下降 央行连续9个月增持黄金

    城乡信息参考网: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7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及预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涨跌互现。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下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