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正文

多彩非遗扎根乡土,留住最美乡愁

时间:2022-09-13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729 次

多措并举助力农村非遗传承保护

 

多彩非遗扎根乡土,留住最美乡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乡村非遗项目不再停留于老人们的口述故事和深远记忆里,通过活态传承和创新型保护措施赋能乡村振兴。在不断深挖乡土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也描绘出新时代亮丽的乡村图景。

 

立足本土文化盛开艺术之花

 

名家绘雅扇,诗书画制瓷。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观窑瓷·名家扇津派艺术展在津南区观照轩展出。

 

观照轩是市级非遗项目陈氏制瓷(手绘)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单位,此次展览展出的“观窑”瓷作品都是源自此项非遗技艺。据观照轩负责人赵彦菊介绍,陈氏先辈陈富元将北方绘画技艺与南方制瓷工艺结合,形成了陈氏制瓷(手绘)的独特技艺。她说:“陈氏制瓷有别于工匠制瓷,山水、花鸟、高士图与瓷器完美结合,而且瓷器上的题字有‘大富贤亦寿考绥福禄宜子孙’‘伯作宝鼎子孙永用’等,都是对子孙后代的期望和祝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传承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赵彦菊看来,生长于这块土地的艺术就像是开在这片土地的花,具有不可替代性。扎根乡土的观照轩,从这片土地和多元的津派文化中不断汲取艺术养分。观照轩结合时代发展和天津历史,创作并烧制了“抗疫题材”“建党百年”“女排精神”“天津会展中心”等瓷器作品。他们还秉承“器之为美,器之为用”的理念,积极打造天津文化品牌,在产品设计和手绘创作中开发了文创产品,凸显手绘技艺和地域文化双重特征。

 

本地拳种发展探索求新

 

“这招应该再快一点、准一点!”一招一式,虚实并兼;步法灵活,刚柔并济。近日,静海太祖门独流通背拳(苗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金生在静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展示活动,亮“绝活”、讲故事,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发源于静海区独流镇,兴于静海县城,是天津的本土拳种,也展现了静海区的运河文化。苗刀因这种特有的器械而成为具有‘活化石’性质的重要武术练习样式。”谈起这两门传统武术,孙金生如数家珍,“太祖门独流通背拳这个门派到我这是第六代了,一直在吸取其他门派精华,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不被历史淘汰。”

 

传承技艺至今,孙金生累计授徒已超百人。他说:“现在正式拜师和我学拳的有30多人,年纪最大的50多岁,年轻的30多岁。我也招想学拳的孩子,为的就是能把这门功夫传下去。”为了普及拳技,孙金生和徒弟们编排了简化的招式路数,适合孩子们练习,也为非遗进校园做准备。

 

多措并举加大系统性保护力度

 

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目前,我市已形成“国家++区”3级非遗名录体系。拥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57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00余项;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达到42名、282名,区级非遗传承人达到1000余名。

 

其中,10个涉农区共拥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1项(武清区李氏太极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2项,占全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一半。

 

此外,天津还评选命名了20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4家市非遗曲艺书场,10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院校成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参与院校。

 

在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上,我市也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大对非遗项目尤其是农村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力度。(张帆)

 

来源: 天津日报


责编:陈慧      李桐



相关资讯

  • 630余家媒体集中发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县级融媒体中心630余家媒体发布报告,发布媒体数量较去年增加50余家,部分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一步扩大报告范围,吉林、四川等18个省份实现省市县三级媒体覆盖......[详细]

  • 王安石作文“不近人情”说辨正

    城乡信息参考网: 清人魏禧论王安石文,称之“如高士谿刻,不近人情”(《魏叔子文集》),刘熙载更具而论曰:“介甫文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语语自腑肺中流出,他文却未能本此意扩而充之。”(《艺概》)诚然......[详细]

  • 推进城乡融合 让幸福“无差别”

    城乡信息参考网:“社区将继续拓展‘城乡融合’的覆盖范围,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努力让进城居民在社区享受到更便捷高效、更温暖贴心的服务。”团结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学萍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