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正文

治理农田重金属污染 菌草成为这里的“幸福草”

时间:2021-11-2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850 次

“我们用‘绿洲一号’菌草综合调控治理北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属首次。”96日,在河南省科学院的菌草试验田里,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余学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们的这项研究填补了国内土壤修复领域的一项空白,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贺信指出,“菌草技术是‘以草代木’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

 

余学军介绍,一般来说,菌草的作用,首先是改良土壤,尤其是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有机质含量,南方也有用“巨菌草”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但在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教授的指导下,河南的科研人员把菌草变身“生态草”,成功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长收益、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生物修复技术路线,为北方旱作农田土壤修复带来了新思路,也为中国特有的菌草技术拓展了新用途。

 

余学军说,河南是农业大省,解决农田土壤修复难题,尤其是攻克重金属污染“顽症”是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他说,土壤修复技术一般分为两类技术路线,一是通过化学途径,比如利用稳定化药剂等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减少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但这类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而且成本太高。

 

另一类路线就是生物途径,例如通过植物萃取技术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这样又遇到了环境适应性问题,很多在南方应用效果较好的植物如德国景天、美国油菜,在北方过不了冬。并且,萃取后的植物必须进行专业化焚烧处理,又会产生新的成本和碳排放问题。

 

如何找到一种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的技术路线?

 

经过不断筛选,菌草进入了他们的视野。余学军说,菌草是47类可以培养食用菌的草的统称。河南省科学院4年前引种的,是我国新培育的品种“绿洲一号”菌草。

 

科技日报记者多次到河南省科学院的菌草试验田观看,一棵棵菌草比玉米植株还茂盛,轻松长到四五米高。并且耐旱、耐淹、耐冻,不用施肥打药,自由生长,寿命长达二三十年。

 

河南省科学院菌草课题组非常看重的是它的土壤修复能力。实验证明,它的重金属富集能力非常强,在中度污染的土地上,每亩菌草每年可以带走20克铅、2克镉。

 

去年527日,在兰考县举行的河南省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推进会上,河南省提出将规划打造菌草千里生态屏障,力争3年林草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5年达100万亩以上。

 

此后不久,菌草技术发明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研究员专程到河南调研,对河南省先行先试重点推进兰考试验区和10个试点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兰考试验区确定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基地。

 

今年618日,黄河生态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武陟和神木园区建设正式启动,将通过建设“卫星遥感大数据+产业融合+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的万亩菌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菌草产业集群示范样板。

 

目前,还有更多的规划正在成为现实:打造黄河菌草绿色生态长廊先行试验区、引进国家菌草产业龙头企业与沿黄各市合作、建设连片高产优质菌草牧草饲料带……

 

作者:尹江勇 乔地

 

来源 ;  科技日报


责编:陈涛     钟静

相关资讯

  • 630余家媒体集中发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城乡信息参考网:今年,从中央新闻单位到县级融媒体中心630余家媒体发布报告,发布媒体数量较去年增加50余家,部分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一步扩大报告范围,吉林、四川等18个省份实现省市县三级媒体覆盖......[详细]

  • 王安石作文“不近人情”说辨正

    城乡信息参考网: 清人魏禧论王安石文,称之“如高士谿刻,不近人情”(《魏叔子文集》),刘熙载更具而论曰:“介甫文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语语自腑肺中流出,他文却未能本此意扩而充之。”(《艺概》)诚然......[详细]

  • 推进城乡融合 让幸福“无差别”

    城乡信息参考网:“社区将继续拓展‘城乡融合’的覆盖范围,不断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努力让进城居民在社区享受到更便捷高效、更温暖贴心的服务。”团结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学萍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