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课

时间:2021-03-1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909 次

      “在高校推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深挖校史、党史中的红色资源,打造立体生动的红色思政课,能够取得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代表说,创新思政课教育、提升育人成效,是近几年他一直关心和思索的问题,河南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即将迎来110周年校庆的河南大学,有着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创新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对校史中的爱国活动、爱国运动、抗日救国活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等红色基因进行重新梳理,发起了重走抗战办学路、重树抗战办学纪念碑、唱响校歌等活动,受到了青年学生的欢迎。”卢克平代表说。

 

     在创新利用校史的同时,河南大学还将地方党史引入思政课程。学校与开封市委共建“焦裕禄精神研究院”,联合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参与大别山精神研究,编撰《红色短剧选集》《河南榜样》等60余万字的实践教学教材,着力打造“红色中原”思政课,推动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红色基因融入时代新人血脉。自2019年开班以来,已有9000多名新生完成了“红色中原”特色思政课程学习。

 

      在卢克平代表看来,仅仅将红色资源“搬上”课堂,还远远不够。要想取得入脑入心的效果,必须创新教学教育方法。学校各个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的思政课。音乐学院打造的《歌声中的党史》,通过“思政+音乐”的模式,将微党课与歌唱表演结合起来,受到学子们的欢迎;新闻与传播学院创排的大型音画剧诗《星空》,将“全国优秀教师”李芳的先进事迹搬上舞台,在河南巡演20余场并走进教育部进行汇报演出,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在疫情防控期间,临床医学、中医学、生命科学学科在线上课程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学成果。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卢克平代表表示,党史、国史、校史都是非常好的思政教材,高校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思政课”,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来源: 光明日报


责编:林夕    王楠

 

相关资讯

  • 国资央企三级规划体系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建立

    城乡信息参考网: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45号)(以下简称《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办法》首次以制度形式明确建立国资......[详细]

  •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城乡信息参考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乡镇纪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婚丧喜庆的监督,我们村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倡议书,推动移风易俗,如今婚丧喜庆简办新办成为新风尚。”...[详细]

  • 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

    城乡信息参考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靠的是紧紧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靠的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切实负起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分层分类建立健全责任体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