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增强文化软实力当是“十四五”时期硬任务

时间:2020-10-20 | 作者:未知  | 来源: 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48 次

李媛媛



      9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十三五”即将收官、十九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的重要历史节点,此次座谈会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谋篇布局,擘画蓝图,对未来5年中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四个自信”,将文化自信作为融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的根基性和引领性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支持,也是在世界政治与文明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本。


     二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用制度的形式,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予以巩固和强化,凸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经验和独特优势。这既是对我们党意识形态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为新形势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是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文化制度建设的坚实内核,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保持自身先进性的大胆探索,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拓展和创新,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提供了保障。


    文化是软实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却是硬任务。在当前满足人民需求和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因素和支撑力量,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更加注重统筹、协调、优质发展,努力以更高水平的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丰富文化发展的价值维度、精神指向和人文内涵,加速形成文化发展新格局。笔者认为,“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需要在以下重点领域寻求突破。


    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也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以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为保障,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进一步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化建设。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更大的平台,而且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注入文化发展的各个层面。未来5年,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将更为迅猛,呼唤以数字化作为引擎,促进新科技手段在传统文化各行业的应用,提升传统文化行业发展活力,同时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和动力转化,为文化产业赢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进一步发挥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文化产业不再单纯采用纵向链条式延伸的发展模式,而是呈现出纵向发展与跨行业横向渗透并行的复合型发展趋势。推动文化与制造业、建筑业、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与关联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支持和相互促进,必将以文化繁荣发展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就文旅融合来说,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共生、相互赋能,实现文化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作者:李媛媛,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博导)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李丹   王楠

相关资讯

  • 《南来北往》:列车背后的时代变迁

    城乡信息参考网:年代剧《南来北往》围绕铁路警察的工作和东北大院的生活两条主线展开,讲述了年轻乘警汪新与师傅马魁携手破案的故事,通过一列火车、一群邻里,展现了人间百态和人情冷暖,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详细]

  • 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江阴文艺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详细]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利益耦合机制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其中,体制机制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