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农家女被冒名上大学,谁该担责?

时间:2020-06-2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55 次

高考落榜”16年后,山东冠县农家女陈秋媛(化名)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填补心中的遗憾。然而,在信息填报时她才发现,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原来,在16年前,她被另一个陈秋媛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对此,611日,冠县人民政府通报称,顶替者陈某某系该县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目前已停职,事件涉及详细信息正在进一步调查中。(611日《南方都市报》)

 

随着身份证的普及和科技、通信手段的进步,冒名顶替上大学的难度越来越大。然而,从罗彩霞案之后,全国各地一系列冒名顶替案浮出水面。此次案件中,顶替者不仅冒名陈秋媛在山东理工大学上学,还做了公务员,而真正的陈秋媛却在达到山东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后黯然落榜。受学历所限陈秋媛辗转多地打工,16年后,她还想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弥补当年落榜的遗憾。

 

陈秋媛的人生命运被彻底改写无疑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

 

值得追问的是,陈秋媛的录取通知书为何莫名其妙到了顶替者的手中?高考报名表上的相片和顶替者相貌完全不同,顶替者如何冒用陈秋媛的身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山东理工大学又是如何审查顶替者的入学资格?假陈秋媛冒名做街道办公务员,资格审查又是怎样通过的?冒名顶替事件是否存在权力寻租?一连串的疑问让人觉得这起顶替事件绝不简单。

 

按理说,顶替者要完成冒名上大学的过程,要经过高中学校(以前录取通知书多邮寄到考生学校)、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及招考部门、录取学校等多道程序层层把关。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多道监管关口似乎成了一推就开的虚掩大门,并没能阻止冒名者顶替上大学的脚步。如果陈秋媛不是因为报考成人教育学校意外发现自己被冒名上大学,冒名顶替者还会继续在公务员岗位上潜伏下去。其实,只要高考招生录取的任何一个环节能够严格把关,假陈秋媛就不可能完成冒名上大学的过程,更不会让假陈秋媛在随后继续潜伏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新出台的民法典对此规定更为详细。顶替者冒名上大学不仅侵犯了陈秋媛的姓名权,还侵犯了陈秋媛的受教育权。顶替者不仅要赔偿陈秋媛损失,把姓名权还给陈秋媛,还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参与冒名顶替运作的相关人员也应该受到查处。

 

冒名顶替事件涉嫌多重侵权,渎职、舞弊、伪造国家公文,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政府公信。相关部门在自查自纠的同时,要扎紧招考制度篱笆墙,一两次偶然的个案曝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把权力关进细密的法律制度笼子,痛下决心砸碎招生考试暗箱,并把详细招考信息放在阳光下暴晒,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编:朱丹     林安

相关资讯

  • 构建职业院校铸魂育人新格局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从思政课到“大思政课”,表面一字之别,却体现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格局再拓展。而对职业院......[详细]

  • 推动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创新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知识产权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详细]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