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农家女被冒名上大学,谁该担责?

时间:2020-06-26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40 次

高考落榜”16年后,山东冠县农家女陈秋媛(化名)打算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填补心中的遗憾。然而,在信息填报时她才发现,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就读过,并顺利毕业,原来,在16年前,她被另一个陈秋媛冒名顶替上了大学。对此,611日,冠县人民政府通报称,顶替者陈某某系该县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目前已停职,事件涉及详细信息正在进一步调查中。(611日《南方都市报》)

 

随着身份证的普及和科技、通信手段的进步,冒名顶替上大学的难度越来越大。然而,从罗彩霞案之后,全国各地一系列冒名顶替案浮出水面。此次案件中,顶替者不仅冒名陈秋媛在山东理工大学上学,还做了公务员,而真正的陈秋媛却在达到山东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后黯然落榜。受学历所限陈秋媛辗转多地打工,16年后,她还想报考成人教育学校弥补当年落榜的遗憾。

 

陈秋媛的人生命运被彻底改写无疑需要一个明确的说法。

 

值得追问的是,陈秋媛的录取通知书为何莫名其妙到了顶替者的手中?高考报名表上的相片和顶替者相貌完全不同,顶替者如何冒用陈秋媛的身份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山东理工大学又是如何审查顶替者的入学资格?假陈秋媛冒名做街道办公务员,资格审查又是怎样通过的?冒名顶替事件是否存在权力寻租?一连串的疑问让人觉得这起顶替事件绝不简单。

 

按理说,顶替者要完成冒名上大学的过程,要经过高中学校(以前录取通知书多邮寄到考生学校)、教育部门、公安机关及招考部门、录取学校等多道程序层层把关。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多道监管关口似乎成了一推就开的虚掩大门,并没能阻止冒名者顶替上大学的脚步。如果陈秋媛不是因为报考成人教育学校意外发现自己被冒名上大学,冒名顶替者还会继续在公务员岗位上潜伏下去。其实,只要高考招生录取的任何一个环节能够严格把关,假陈秋媛就不可能完成冒名上大学的过程,更不会让假陈秋媛在随后继续潜伏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新出台的民法典对此规定更为详细。顶替者冒名上大学不仅侵犯了陈秋媛的姓名权,还侵犯了陈秋媛的受教育权。顶替者不仅要赔偿陈秋媛损失,把姓名权还给陈秋媛,还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参与冒名顶替运作的相关人员也应该受到查处。

 

冒名顶替事件涉嫌多重侵权,渎职、舞弊、伪造国家公文,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伤害了政府公信。相关部门在自查自纠的同时,要扎紧招考制度篱笆墙,一两次偶然的个案曝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把权力关进细密的法律制度笼子,痛下决心砸碎招生考试暗箱,并把详细招考信息放在阳光下暴晒,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来源:中国妇女报

 

责编:朱丹     林安

相关资讯

  • 把党的支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担当,将党的支部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党支部建设百年之际,系统地回顾和梳理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及其......[详细]

  • 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有新办法新举措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详细]

  •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革命精神和文化的宝藏,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