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记录 > 正文

法治文化植根城乡民众心中

时间:2020-05-08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51 次

江苏南通法治文化植根城乡民众心中

 

       “要是来晚了就没位置坐了,你看屋子里头哪儿还能再坐下。”1128,当李女士来到龙潭村惠民服务中心参加德法讲习所活动时,两位律师翻看着授课要用的法治宣传材料准备开课了。

 

     这个位于江苏南通港闸区龙潭村的惠民服务中心,还藏着个善法文化中心”,“善法文化教育长廊、法治宣传教育馆、党史馆、道德模范馆等,善法元素融入龙潭地方特色,滋养着当地村民。

 

      在南通,像龙潭善法文化中心这样的法治文化阵地早已遍布城乡。目前,全市各类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达92.5%,“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121,“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2个。

 

      长期以来,南通市与时俱进、持续创新,将法治宣传教育生动实践与各种文化形式和著名景点有机融合,按照市县有广场、乡镇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的思路,将法治元素巧妙植入南通的名景名馆名苑中,形成了独具江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层级式网络。

 

      “以前遇到医保、户口等问题我们来这儿找小年轻们帮忙,现在没事儿我们也喜欢往这跑,到楼上大家一起听法律课、听讲故事,聊聊天。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只要经过社区公告栏,就要去瞅瞅有没有贴新的活动安排。

 

       “真正让老百姓想来、常来、爱来,潜移默化中培育公民的法治信仰。南通市司法局副局长祁建中介绍,“七五普法以来,南通对场馆、长廊、游园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标准进行了细化完善,通过增添德法元素、配置互动设施等措施新建或提档升级一批法治文化阵地,将生硬的法治道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在群众面前。

 

       在郭里园小学,每一个学生也都是法治文化建设的设计者与建设者。法治书籍随手可取,法治儿歌随处可见,法治漫画随时可画。

 

       “他们这么大时候学的、记的东西,能记住一辈子。记者在参观了郭里园小学的交通标识墙、二十四节气墙等地后,南通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姜永华向其表示,青少年时期是培育法治思维和习惯的关键时期,郭里园小学将学校打造成崇德少年法学苑的经验值得推广。(记者 丁国锋 通讯员 袁敏 鲁重阳)

 

来源:法制网

 

责编:李丹     祝海洋

相关资讯

  • 《南来北往》:列车背后的时代变迁

    城乡信息参考网:年代剧《南来北往》围绕铁路警察的工作和东北大院的生活两条主线展开,讲述了年轻乘警汪新与师傅马魁携手破案的故事,通过一列火车、一群邻里,展现了人间百态和人情冷暖,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详细]

  • 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江阴文艺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公布,为文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遵循。...[详细]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利益耦合机制

    城乡信息参考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其中,体制机制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