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 > 正文

急救普及,别再以生命为代价

时间:2019-12-03 | 作者:未知  | 来源:人民网 | 点击: 672 次

过去一周,几位因心源性猝死而离世的逝者备受关注。这其中,既有值得尊敬的媒体同行,也有为大众所熟知的演艺界明星。心跳骤停的“不可承受之重”,生命倏忽而逝的痛楚,让很多人唏嘘不已。外表看上去健康,却出乎意料地发病;前几分钟还一切正常,却毫无征兆地倒地——猝死的不可预知和突发性,更是让人难以从情感上接受。

 

事实上,猝死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在中国,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年死于心跳骤停的总人数达54.4万人。这其中,有九成的病例发生在医院之外,这意味着传统的医疗手段难以在第一时间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急救。

 

有研究报告显示,心跳骤停时,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和AED(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病人有近1/4的可能性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如果能够在一分钟内接受除颤,被救活的概率超过90%。虽然心跳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总体上并不高,但只要有一线生的希望,就该全力以赴。

 

“如果有AED”——多起令人扼腕的案例,让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很多人发现,身边的AED设备还远远不够。在北京,有校友为清华大学捐赠了341AED设备,但在北京地铁,AED的数量仍然为零。在一些发达国家,AED设备的覆盖密度可达到每10万人拥有300台。但目前在我国,即便是AED普及率较高的深圳,其目标也是在未来几年内达到每10万人配备100台。

 

AED其名不扬,很重要的原因是急救理念的落后。AED不仅是一个急救设备,也是一种新的急救观念。其落地和推广,有赖于急救知识的普及,离不开社会急救意识的提升。相较于心肺复苏,公众对于AED并不熟悉;相较于科学的急救方式,仍有不少民众相信大力咳嗽等“土办法”——更新急救观念,无论是对于关键时刻的抢救,还是对于日常的慢病管理,都有长远的积极作用。

 

AED身影难觅,也在于相关机制的缺乏。交通枢纽、景区等公共场所以及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活动,AED的配备应当有强制标准。对于社会捐赠等行为,相关部门也应当打通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将AED安置到更需要的地方,将设备的维修维护、培训组织等纳入统一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急救”出现在多项行动计划之中: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提出面向家庭和个人普及紧急救援等维护健康的知识与技能;在“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中,提出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与此同时,许多城市已将AED的普及列入工作目标,“AED救人”的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生命的代价太过沉重。让急救成为常识,让“神器”成为必备,势在必行。


责编:李洵     王邈

相关资讯

  • 学习安全知识 保障生命安全

    城乡信息参考网:学习安全知识 保障生命安全-------------塔里木中学组织开展第29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主题宣传教育系列活动...[详细]

  • 警务进校园 筑牢“反诈墙”

    城乡信息参考网:3月19日,贾河派出所民警深入贾河小学、中心幼儿园开展经济犯罪及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让未成年人在法治的蓝天下健康快乐成长...[详细]

  • 宕昌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春季消防安全整治行动

    城乡信息参考网: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吸取江西新余“1.24”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和河南南阳“1.19”重大火灾事故教训。近日,宕昌县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应急、公安、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