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 > 正文

地膜厚了 污染少了 农民乐了

时间:2019-03-19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 | 点击: 817 次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317日电(记者李云平、刘懿德)以前用的地膜太薄,一扯就碎,好多都埋在地里。现在地膜厚了,污染少了,大家也都乐了。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一家地膜回收企业办公室,几个农民正热火朝天地谈论地膜,他们决定今年种地用新国标地膜,向薄地膜说再见。




眼下正值春耕时节,内蒙古河套农民忙碌起来。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农民李新高开着拖拉机,拉着自制大铁耙在耕地上来回行驶。必须要搂走秸秆和残膜,要不然影响种地。他指着地头一大堆混合有残膜的秸秆说。


李新高说,覆膜能增温、保墒、除草,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大家对地膜既爱又恨,它让玉米亩产从1200斤提高到2000斤的同时,残留污染问题成为农民的烦心事儿。他说。


东升村农民段强元告诉记者:地膜到秋天一碰就碎,塑料片片都留在地里了。看着地里还有很多残留的细小碎膜,大家束手无策。而残膜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土地无法耕种。


为减少残膜污染、提高回收率,我国从去年51日起实施农用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最低厚度从0.008毫米提高到0.01毫米。


在乌拉特后旗宇润远景节水灌溉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把刚回收的残膜进行去除杂质、清洗处理、融化,加工成塑料颗粒。这些塑料颗粒加入新料后,主要用于生产滴灌管带。该公司负责人张永军说:以前的地膜太薄,回收率不到五成。去年部分农民用了新国标地膜,往下扯时都是整条整条的,回收率在八成以上。


张永军说,现在新国标地膜回收量大,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回收企业有利可图,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农民、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提高,政府有关部门也已经行动起来。巴彦淖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张明晓说:全市已开展执法抽查工作,在地膜流通领域严格管理,避免非国标的薄地膜流入田间地头。


据巴彦淖尔市农牧局农业环境保护能源监察站副站长杨波介绍,今年全市计划在乌梁素海流域开展3万亩地膜全回收试点,推广使用新国标地膜,提高地膜回收率。全市每个旗县都已成立地膜回收企业,实现地膜统一收集、加工、再利用,逐步构建完整的地膜回收体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必须要把地膜污染减下去。李新高嗓音洪亮地说,新国标地膜是个好东西,政府支持农民使用,企业花钱回收,我们必须要跟薄地膜说再见!

 

责编:三丰      晓宇

相关资讯

  • 我国低空经济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城乡信息参考网:政策催动低空经济加速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发展,2021年2月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详细]

  • 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城乡信息参考网: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优化营商环境,是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详细]

  • 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城乡信息参考网:为深入挖掘并展现青年学者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解与思考,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和光明网联合推出《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青年讲》系列视频,从青年学者视角出发,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