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时间:2023-03-21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0178 次

[人民日报]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智能温控育秧大棚中,泥土粉碎机、上土机、高速播种叠盘流水线等智能化生产设备有序作业,为早稻育秧;绿油油的麦田里,无人机时而齐头并进、时而悬停空中,进行一喷三防作业;高标准农田上,摄像头与传感器实时采集和传输温度、湿度、土壤状况等数据……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现代化农机设备驰骋沃野,春耕春种春管图渐次铺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只有农业强了,农产品供给有保障,物价稳、人心安,经济大局才能稳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应发挥农业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的积极作用。三农涉及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可腾挪的空间、可挖掘的潜力非常广阔,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战略支撑作用非常突出。几亿农民整体迈入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创造动能和消费需求。由此而言,建设农业强国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一项项数据,折射着农业新发展、乡村新气象。如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欣欣向荣,充盈着希望与干劲,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之路走得稳、活力足。这些年来,正是因为农业基本盘稳固,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把牢了粮食安全主动权,我们抵御各种外部冲击才有了坚实底气,始终掌握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的战略主动。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从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到推动产业振兴,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锚定目标、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今年全国两会上,“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汇。一条条意见建议,传递来自基层的期盼,也启示我们,建设农业强国,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眺望前方的奋进路,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一定能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网


责编:王浩       李久安



相关资讯

  • 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城乡信息参考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唐登杰表示,民政部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持续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详细]

  • 金秋送爽迎丰收 香梨采摘售卖忙

    城乡信息参考网:金秋送爽,瓜果飘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种植的香梨迎来采收季,一个个色泽鲜艳、口感香甜的香梨挂满枝头,种植户忙着采摘售卖,梨园里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详细]

  • 七团开展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办理工作

    城乡信息参考网:为进一步落实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负担,促进就业创业,8月15日,七团开展灵活就业参保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办理工作。补贴对象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主创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