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生 > 正文

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治理工作的“慈利模式”

时间:2022-10-19 | 作者:未知  | 来源:城乡信息参考网 | 点击: 1278 次



据据红网时刻张家界429日讯(通讯员 黎小湘 吴献党)整洁宽敞的乡村路、白墙黛瓦的民居、设施齐全的小广场、洁净清爽的村庄……这是慈利县乡村公路沿线展现的一幅干净、整洁、有序的美丽画卷。

 

坐落在武陵山片区腹地的慈利县,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县,这里经济薄弱、发展滞后,城乡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先天不足,并无优势。但慈利县硬是靠着敢为人先的气魄,扎硬寨、打硬仗的作为,蹚出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治理工作的慈利模式2021年,此项工作受到湖南省政府激励先进表彰,为全省其他地区贡献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慈利经验


 


强势破局 突破设施不全瓶颈

 

生态环境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影响城市的品位与形象。要治理好城乡环境,彻底告别垃圾堆墙根、倒河沟的现象,慈利作为经济后发地区,面临最大瓶颈是什么?是基础设施不全。

 

城乡生活垃圾,不能成了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的拦路虎。敢为人先的慈利县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卫生脏乱差,作为全面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突破口,花大力气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环卫服务功能。

 

环境卫生事关每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再穷也要想办法。虽然地方财政收入薄弱,但慈利县委、县政府对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却颇为大方,在财政紧缩的大背景下,该县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用于乡镇、村居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26个乡镇(含新城区)均已设立环卫所,建成日处理量达307吨的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乡镇垃圾压缩站41座,二级垃圾转运站2座,配备了827个密闭式垃圾箱,20000个垃圾挂桶,环卫生产用车161台,环卫工人284名,村级保洁员1201名,全县417个行政村已有400个村实施环卫日常服务。

 

如今,每个乡镇都建起了漂亮、大气、功能齐全的环卫所和垃圾压缩站,组建了专业环卫队伍,每个乡镇环卫所都配备了洒水车、侧挂车、钩臂车……一场家门口的垃圾革命吹响了集结号。

 

曾经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现在焕然一新,群众点赞。谈起身边的变化,杉木桥镇环卫所所长鄢道权最有发言权,没有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时,由于没有专业设备,他只能将集镇范围内的垃圾用小货车拉到偏僻的地方直接倾倒,露天堆放没做任何处理。大部分农户大都采用原始处理方式,将生活垃圾直接倾倒在山前屋后、溪沟河流或者天坑里。

 

慈利县农村生活垃圾无人管、无处去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改变得益于全县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平台体系,得益于规划布局合理、操作务实高效、各类保障到位的农村垃圾治理。


 


刀刃向内 根治管理不力顽疾

 

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解决了,农村环境旧貌焕了新颜,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让人始料未及。

 

——兜底违约,乡镇环卫运转经费紧缺。到2018年底,全县各乡镇26个环卫所运行经费缺口超过了700万元,乡镇财政无力兜底、县级财政无力负担,县环卫部门不堪重负,陷入了运转经费紧缺的困局。

 

——职责不清,乡镇环卫运营成本高。环卫所建立之后,本应由乡镇政府和县环卫服务中心共同建设,共同管理,但随着时间推移,造成了两处管,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卫生质量、车辆维修、油料消耗、日常开支出现监管盲区,造成部分乡镇环卫所较之前运营成本增加了78倍。

 

——机制不畅,激励分布不均矛盾多。由于缺乏相应激励机制,资金缺口大、工作开展较差的乡镇反而得到了较多的资金支持,而运营正常、资金缺口不大的乡镇没有得到资金支持,反响很大,矛盾突出。

 

只有坚持刀刃向内,敢于揭短亮丑,才能解决问题。慈利县不回避问题,不掩盖矛盾,而是以向自己开刀的勇气和担当,向管理不力的顽疾动刀子、下狠手。

 

当务之急要破解多头管理、职能重合、权责不清造成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能否继续走下去的困局。县环卫服务中心变压力为动力,勇于探索,大胆变革,摸索出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属地管理、乡镇负责、以所为主、自负盈亏的管理体系,主动将职权下沉,由乡镇政府负责属地环卫所人、财、物管理,增强主动作为;县环卫服务中心狠抓城乡环卫平台建设,统一规划,科学布局,提供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落实财务收支两条线,切实加强相互监督。

 

为了确保收支平衡,慈利县一方面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750万元和生态奖补资金400多万元,申报国家生态转移支付资金及财政补偿,一方面结合实际依规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机制,由各乡镇政府依据县发改局核定的标准收取临街门店、属地单位、学校、村居等生活垃圾处理费。

 

谁产生、谁付费,谁服务、谁收费。该县溪口镇云岩村对常年在家的、不经常在家的农户,由村民理事会分别按照每户每年100元、50元的标准收取垃圾处理费,每家每户必须加强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爱护村容村貌,严禁随地乱倒、乱堆垃圾。环境好了,乡村美了,群众的积极性、自觉性更高了。

 

我们是全县最先达到收支平衡的环卫所,管理机制理顺后,环卫所运转经费年年有节余。日前,慈利县溪口镇环卫所所长杨万府说。溪口镇环卫所有11名环卫工人,专门负责集镇街道的清扫任务,10个村、2个居委会共有72名保洁员专门负责村组道路的保洁。到2020年度,该所共节余了22万元。今年刚到6月底,就已经收缴了80%的环卫费。

 

目前,全县所有环卫所均已实现收支平衡,无需县级财政兜底保障,各项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成果显著,这种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模式也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和表彰,湖北石首、鹤峰和湖南株洲、常德、娄底等周边市县环卫部门相继来慈利县考察学习,纷纷点赞:没想到慈利这个山区县,干成了许多经济发达地区没干成的事,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做得这么好!

 

 

 

蝶变重生 扮靓城乡环境答卷

 

随着各项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规范,环卫所作业模式和县城一致,每天早晨6点,环卫工人准时到岗,开始清扫保洁,道路清洗,垃圾运输车定时清运,保证辖区内干净卫生,垃圾日产日清。江垭镇政府干部、环卫所长王传清说,抓好了环卫服务质量,镇里、村里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慈利县破除缺钱、少人、无技术等重重困难,建立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转运体系,如江垭镇的二级垃圾转运站,每天对周边赵家岗、三官寺、象市等乡镇的垃圾进行压缩、转运,设计处理量达150吨,直接服务群众近10万人。

 

建档立卡户周泽锋也在垃圾治理中获得了就业机会。岁数大了,出门打工没工厂要。在家门口捡捡扫扫,还有工资可以领,各项福利有保障。周泽锋今年51岁,儿子在外打工,她在家带孙子,环卫所一个月2000元的收入让她心里更有底气。

 

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全县26个乡镇环卫所共聘请284名环卫工人进行清扫保洁,优先聘用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王文华、许小明、李雪敏等40多个建档立卡户均当上了工人,拿上了工资。截至目前,全县417个行政村已有416个村实施环卫日常服务,覆盖率达99%以上,全县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我们除了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以外,乡镇政府的监督考核也让我们压力山大,因为各项绩效考核,都是直接与经济挂钩的。该县阳和环卫所李胜利虽然身为所长,工作却毫不轻松。他所感受到的压力,来自于慈利环卫的日常管理考评体系。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暗访、一季一排名、年终一总评。根据考核结果,年底分别给予经费补助15万、10万、5万元,这直接影响着环卫所在全县排名和工作人员的绩效。

 

早在2020年底,该县就加大阳和桃溪村、龙潭河金坪村等12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取缔整改,覆土复绿的专项整治,提前半年通过省住建厅验收合格,完成销号,在全省交叉复检中,来自省住建厅领导和娄底市代表对慈利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成果赞叹不已,表示: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根本不敢相信作为一个贫困县,慈利的城乡环卫建设力度如此之大,建设标准如此之高;

 

2014年启动5年农村环境治理规划以来,慈利县域全境生活垃圾无处可去的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收转运和集中处理,县垃圾填埋场日处理能力达300吨,处理率常年保持100%,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环卫平台的良性发展,不断完善的设施设备,还为城乡基础设施大融合拓展了良好的开端。各乡镇环卫所洒水车成了多面手,平时完成清扫保洁,为街道洒水降尘,坚守本职;战时就是抗旱救灾送水灭火的生力军,冲锋在前,极大地弥补了乡镇应急消防力量的不足,成为最有力的后备辅助队伍。

 

村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垃圾得到了有效整治,这成了群众最欢迎、最拥护、最支持的满意工程和民心工程。慈利县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硕果累累,全县农村陈年垃圾得到彻底清除,主次干道、河塘沟渠、房前屋后、田头林间实现无暴露垃圾、无卫生死角。慈利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未来可期!


来源: 红网 


责编:李欣          王惠

相关资讯